圖為:謝伍賢的全家福
武漢青山楠姆廟火車站,是個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小站,現(xiàn)在已很少有火車通行,旁邊的一片低矮平房就是車站村。車站村的近40戶人家,都沒有獨立的廁所。
早上9點多鐘,78歲的劉忠蘭老人戴著口罩,走進村里唯一的公廁,掃地拖地。這樣的義務(wù)清潔,她已經(jīng)做了半年多。她說,自己這是接老伴的班,“他掃得比我久多了,有50多年了?!?/P>
老兵掃廁所一掃半世紀
掃得比劉太婆久得多的那個人,就是她的老伴謝伍賢。
老謝1950年參加志愿軍,1954年回國到鐵路系統(tǒng)工作。1964年,他們一家來到楠姆廟車站。在劉忠蘭的記憶里,公廁一直都是簡易的旱廁。直到5年前,社區(qū)重新翻修了公廁,這才有了沖水設(shè)備。
提著掃把、拖把,在廁所里里外外掃地、拖地,還把周圍的雜草都清理干凈。這樣的工作,謝伍賢一做就是50多年。上班的時候是利用工作間隙做,1980年退休后,他就成了全職“保潔員”。
劉忠蘭說,她開始對老伴做這個很不理解?!坝譀]有錢拿,干嘛每天把自己搞得臟兮兮?”但老謝一直堅持要去。他說:“村里就這一個公廁,我累一點臟一點,大家都可以有更好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好?”
老謝的子女們也不支持父親每天這樣又臟又累。兒女們說得多了,老謝的倔脾氣就上來了:“你們不用管我,不用你們幫忙,我自己掃!”時間久了,還真沒有人再管他了,于是老謝就這樣一直掃了半個世紀。
他病倒后兒子頂上
老謝掃公廁的身影,是從2015年3月消失的。
謝常清是老謝的大兒子,1980年老謝退休后,他頂職到楠姆廟火車站上班。2015年1月,87歲的老謝被查出患了喉癌。住進醫(yī)院后,老謝念叨最多的是廁所沒人掃。謝常清只好答應(yīng)老謝,把掃廁所的事承包下來。
謝常清說,第一次提起掃把走進公廁,里面的惡臭熏得他連連反胃。但想到對父親的承諾,他還是堅持了下來。盡管每天十多分鐘就能清掃完,他還是體會到了父親50多年堅持下來是多么不容易。
對1987年出生的孫子謝強來說,第一次去掃公廁的記憶是“惡心”“難為情”。高中時跟隨爺爺去掃公廁,這個大男孩難免會有些掙扎和不理解,“廁所那么臭,為什么要掃那么多年”,謝強常問爺爺。老謝每一次無聲的行動給了孫子最好的回答。在爺爺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謝強由抗拒變?yōu)槁邮?,最后甚至覺得掃公廁“挺好的”。高中和大學(xué)期間,每逢周末謝強就會幫爺爺、奶奶扎掃把、清掃公廁。
為了完成爺爺?shù)男脑福髮W(xué)畢業(yè)后在4S店工作的謝強參軍入伍。在部隊期間,謝強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退伍后到武東車站上班后,他又成為培訓(xùn)班班長、車站生產(chǎn)骨干。
臨走前最不放心這件事
老謝走的第二天,劉忠蘭就提著掃把走進了公廁。從此,公廁里又有了新的義務(wù)保潔員。
劉忠蘭說,老伴臨走前,交代她最后的事情就是打掃好公廁,她不能讓他走得不安心。如果自己將來掃不動了,會讓兒子接著掃下去。
劉忠蘭家門口,放著4把大掃把,謝常清還專門為她買了潔廁靈。半年多來,放在公廁門口的拖把丟了幾把,但她換上家里的拖把,繼續(xù)堅持清掃公廁。
謝常清今年58歲了,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紀。他說,廁所在一天,他就會幫著掃一天。但是他更希望,舊城改造能早一天推進到車站村,到那時候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樓房,有了獨立的衛(wèi)生間,父親知道了一定會高興。
楠姆廟車站所在的武九鐵路,是青山區(qū)唯一一條鐵路,這條建于上世紀中期的鐵路,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也在走向生命的終點。鐵路拆遷了,車站撤銷了,公廁也將不復(fù)存在。但謝家人說,只要公廁在一天,他們會一直掃下去。
關(guān)注大楚網(wǎng)官方微信(微信號:dachuwang),給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資訊,還有好禮天天送。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guān)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