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新賽季的CBA,沒動力捧新人。新注冊的球員當然有,浙江廣陣中的李京龍就是剛露面,只大家因為他老爸、早記住了他字而已。東莞新世紀隊里也從隊上調(diào)了楊林、代懷博,可年打上CBA的羅漢琛尚且無證上場時間,他們想超越小羅要努一把力。他們會努力,他想冒尖,可惜,并非最佳時機。時機,或者說無數(shù)雙關(guān)切的眼集中在比他們稍稍年長一點那些位。那些位,屬于CBA,少年,多則三載,從郭艾倫、孫桐到李慕豪、丁彥雨航、高尚,豈破費了各家俱樂部的嘔心瀝直是寄托著中國籃球的全部。他們,早不是菜鳥新人,頂多生代。新賽季若有新基調(diào),便是看這經(jīng)蓄力有時的新生代,會不而會以怎樣的方式爆發(fā)。蓄力”這個口號,似乎已成為的萬能膠,在很多人內(nèi)心里卻不脫更想甩的那種。然而換個看,2012倫敦奧運會后的中國,倒是比之前若干年更適合用名詞來引領(lǐng)。十年磨一劍不朱芳雨、劉煒、王仕鵬這些崛十幾年前的中堅不再年輕時,原本該制造出一批讓人們相信能夠接班的新銳———現(xiàn)實卻是,只見人影晃動、不見真神落位,被寄予厚望的那個群體,暴露出來的通病是,他們積蓄的力量,不夠。
很難辨別清楚,附著在這些年輕人身上的,究竟是“早熟”還是“晚熟”。他們的身體條件想必勝過前輩,郭艾倫簡直都“堪比”美國后衛(wèi),他們每個人的理想也都夠遠大,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給了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他們又總讓人慨嘆,在磨礪中脫胎換骨的速度就不那么利索,甚至卡在瓶頸的時間都要超過上升的時間,引來日益增多的“搞不好變成肥皂泡”擔憂??墒?,如此集于一身的大跨度,他們自己或許接受慢慢地彌合,中國籃球卻實在沒有那么多時間。
于是,冥冥之中,就有那么一股力量,無所謂主動,無所謂被動,就是瞄準了這個冬天,瞄準了這些希望所在。歷經(jīng)2012奧運會和2013亞錦賽的慘敗,中國籃球推陳出新的動力和壓力,其實已大過昔日“黃金一代”將接力棒交出之際。湊巧,這個賽季的CBA諸強,在引進外援上又不謀而合地,摒棄掉過去兩年的大牌路線,搬來的“洋槍”火力上未必遜色多少,心理上卻給本土球員留出了展示空間。
最典型,莫過于山東和東莞。上賽季亞軍從“三外援”變“雙外援”固然是政策所限,山東隊卻也心如止水,他們打定了主意要讓丁彥雨航、李敬宇、陶漢林們“折騰”。東莞新世紀本賽季再度放棄引進純粹的內(nèi)線外援,顯然還是要放手讓孫桐林、李慕豪鍛煉,盡管上賽季他們就抱著類似的初衷、卻沒換來太多收獲。
理論上,這種方式自然是提攜新人的主流,保持球隊的整體競爭性,保證有不錯的外援帶動,年輕球員的成長速度才有可能快馬加鞭。然而,難免被現(xiàn)實干擾的是,一支CBA球隊行走于江湖,長期壓力與短期壓力實在是哪個都無法豁免的,年輕人都有多上場、多被布置任務(wù)的沖動,可一旦球隊連續(xù)輸球,年輕人必然又會感受到本身的、外界的重重壓迫感。結(jié)果是,教練們時不時就發(fā)現(xiàn),給麾下某位潛力新秀完成技術(shù)上的塑造已不易,再幫助其完成心理素質(zhì)上的塑造就更難。
耐人尋味的是,中國籃球近年的歷史似乎又在提醒,栽培新星,要么像當初上海隊對待姚明那樣、集中全部資源去呵護,要么像當初的八一隊那樣、用高水平的環(huán)境刺激你脫穎而出,如今的這批新銳,也只是王哲林接近前一種、高尚接近后一種??v如此,這兩位過去一個賽季的成長,也無法達到稱心如意的程度,以至于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懷疑,CBA是不是真的再難培養(yǎng)出挑得起中國籃球夢想的狠角色———
新賽季的CBA,不妨就從破除懷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