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增長11.66歲
2018-10-26 22:07:00 來源: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融媒體中心10月26日訊(記者羅嵐 通訊員劉翔)從1978年的69.43歲上升至2017年的81.09歲,改革開放40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增長了11.66歲,居于全國前列。26日,全市衛(wèi)生與健康工作會議提出到2035年實現(xiàn)83.5歲,達到發(fā)達國家水平。
  為了穩(wěn)步前進,目標將分三個階段進行,其中2020年達到81.6歲,2030年達到83歲。
  人均期望壽命不等于實際壽命
  長江日報記者街頭詢問發(fā)現(xiàn),不少市民對人均期望壽命存在誤解。家住江岸區(qū)的李先生就誤以為2017年武漢人平均活到81.09歲。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醫(yī)師龔潔長期研究武漢市人均期望壽命。她26日給出了規(guī)范化的解釋: 雖然個人壽命的長短難以預測,但可以通過數(shù)學方法計算,每個人出生后平均可存活的預期年數(shù),這就是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她舉例說明,比如2017年人均期望壽命是81.09歲,指的是這一年出生的嬰兒如果沒有發(fā)生意外,應該活到的年齡。
  武漢人均期望壽命逐年上升
  人均期望壽命已成為國際通用的衡量人群健康狀況的指標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與進步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龔潔介紹,武漢市人均期望壽命呈現(xiàn)穩(wěn)步增長趨勢,解放初期全國人均期望壽命為35.0歲,武漢市從1978年為69.43歲,上升至2017年的81.09歲。記錄顯示,2009年武漢城區(qū)居民人均期望壽命為78.83歲,2013年為79.8歲,2015年為80.55歲。
  2017年全國平均期望壽命是76.7歲,武漢低于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1-2歲。
  回溯到2015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6.34歲,當時上海排名第一,為82.75歲,南京為82.19歲,北京、廣州分別為81.95歲、81.34歲。
  據了解,世界上高收入國家平均預期壽命約為79.2歲,日本是公認的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在2014年就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87歲。
  三大疾病是影響壽命的攔路虎
  肥胖超重成隱型殺手
  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仍然是影響期望壽命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武漢人均期望壽命提升中的最大難題。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如抽煙、酗酒、缺乏運動、高鹽高油膳食等。
  為達到《規(guī)劃》中的目標,武漢市逐年加強重點慢性病防控力度,倡導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慢性病的發(fā)病和死亡風險。
  據2006年調查,武漢市成人超重肥胖的發(fā)生率為35.0%,空腹血糖受損的發(fā)生率為2.9%,如果不加以控制,極有可能發(fā)展為慢性病患者。
  此外,意外傷害長期以來一直是兒童、青壯年的前兩位死亡原因,對期望壽命的增加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從歷年的增幅來看,人均期望壽命客觀上不可能出現(xiàn)跳漲,越往后提升的難度越大。專家們呼吁,唯有全面而持久地執(zhí)行《規(guī)劃》中的目標任務,逐年完成階段性指標,才能帶動全市人均期望壽命的爬升。
  【編輯:符櫻】


 ?。ㄗ髡撸毫_嵐)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