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商學院多位師生掌勺長城站,中國味道飄香南極暖胃又暖心
2018-11-30 12:12:00 來源: 長江日報


  武漢商學院的旗幟在南極飄揚


  武漢商學院教師參加第35次南極科考
  長江日報融媒體11月30日訊近日,乘坐了一周飛機的教師戴濤終于抵達南極長城站,參加我國第35次南極科考,這是他第三次踏上南極的土地。戴濤第一次參加南極科考,在2009年。
  2009年,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對外征集中國南極科考管理團隊,武漢商學院管理層敏銳地意識到,這是該校服務國家重大任務的良好機會,也是向世界展示該校烹飪學科實力的機會。烹飪與食品科學學院是該校成立最早的學院之一,擁有多位“中國烹飪大師”,實力雄厚。
  當年,經(jīng)過報名、選拔,烹飪與食品科學學院時任副院長王輝亞、教師戴濤,帶著畢業(yè)生徐康、王騏、潘鼎前往長城站和中山站工作。從此,該校每年都有師生被派往南極。
  “中國味道”飄香南極,讓百位外國隊員敬酒致謝
  “各國科考站之間常有外事活動,運動、宴請、考察,美食是重要的一環(huán)?!眳⒓舆^第27次南極科考的武商院教師嚴濤說:“不論是我們?nèi)ネ鈬瓶颊咀隹?,還是在本站接待,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中國形象,因此十分注意。接待外賓時,要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制定不同的菜肴,檔次、餐品、程序都要到位,還要可口,體現(xiàn)我國的熱情好客,展示我國的美食文化,講究大著呢!”
  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被稱為“南極地球村”,島上有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韓國、秘魯、波蘭、俄羅斯、烏拉圭等國設立的南極科學考察站。
  去年底,武商院優(yōu)秀校友張磊開始在長城站工作,上站后兩個月,就接到了一個重要接待任務——附近9個考察站的科考隊員來長城站交流,要給100多人提供餐飲服務!為籌備此事,張磊前一天徹夜未眠,第二天他做的中國菜“征服”了各個國家的隊員。
  張磊介紹,那天他剛做完手頭工作,沒想到一位外國友人帶頭,示意所有人拿起酒杯感謝他。這位外國友人說,張磊用食物給大家?guī)砹丝鞓?,每次來長城站,都感覺中國菜特別新穎,讓人回味無窮,他希望,兩國科考站之間友誼長存。此時,張磊心里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
  目前正在南極中山站工作的武商院教師黃偉介紹,每逢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站里就邀請附近的俄羅斯站、印度站科考隊員過來聚餐,中山站會精心制備月餅、蛋糕、花色酥點,以及各式各樣的菜品,“中國味道”讓各國外賓贊不絕口。
  在武商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黨支部書記王輝亞看來,南極無國界,而中國的科考隊員們時時刻刻都在展現(xiàn)著共產(chǎn)黨人自愿奉獻的精神。
  廚師相當于副站長,管理美食也調(diào)節(jié)情緒
  “極地初看很美很震撼,但整個世界除了白就是黑,幾乎看不到其他顏色。”參加過第30次科考服務的“中國烹飪大師”方元法老師說,在極地,情緒管理非常重要。
  他介紹,南極一年只有兩個季節(jié):夏季和冬季?!跋募具€好過一點,最難熬的是冬天。”他說,最低氣溫接近-50℃,風雪肆虐,整天只能呆在室內(nèi)。漫長的極夜,極易打亂人的生物鐘,讓人情緒低落。因此,要保持正常的體能和狀態(tài),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嚴格的自律。有些年輕人情緒控制不好,容易焦躁。
  在科考站,有一種說法,“廚師相當于副站長”,就是科考隊員的大家長,既要擅長用美食調(diào)劑氣氛、安撫情緒,還要經(jīng)常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如打球、打撲克牌,一旦發(fā)現(xiàn)哪位隊員心情不好,則予以開導,大家的友誼也在不知不覺中升溫。
  參加過第27次南極科考的教師張暉在站里擔當“知心大哥”的角色,他說:“科考站里研究人員很多是研究生、博士生,年輕人有時候情緒不好,需要我們主動關懷,和他們聊聊天。平時他們想吃什么家鄉(xiāng)菜,我們就想辦法提供,以解他們的鄉(xiāng)愁。作為科考隊員,不管是什么身份、什么職業(yè),在一個站里朝夕相處,大家就是一家人。就連博士生也常給我打下手呢!”
  首次讓科考隊員的食譜中出現(xiàn)茶菜,把論文寫在南極的大地上
  參與南極科考對于武商院的教師們來說,既是提供餐飲管理服務的過程,也是搞科學研究的過程。
  王輝亞在科考期間從事“南極營養(yǎng)菜譜研發(fā)”,針對南極特殊環(huán)境下科考人員的營養(yǎng)需求,定制菜譜,給后面的工作者提供了極大幫助。
  嚴濤老師利用半年的餐飲管理經(jīng)驗,開展了“南極科考隊員極夜膳食平衡研究”,針對南極科考站菜肴食材短缺、日常生活配餐缺乏具體方案的現(xiàn)狀,研究極夜情況下南極科考隊員們的膳食營養(yǎng)平衡需求,對科考隊員禽肉類、谷類、蔬菜等的攝入量進行配比,制定出更適合高寒、極夜環(huán)境的科學化飲食。
  紅茶蝦仁、茶汁魚排……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副教授、我國第30次南極科考隊員方元法開發(fā)出多道精美的南極茶菜茶點,并把它們端上科考隊員的餐桌。這是自1984年我國開展南極科考以來,首次在科考隊員的食譜中出現(xiàn)茶菜。方元法也成為極地茶養(yǎng)生配餐第一人。
  方元法說:“科考站內(nèi)肉類原料多,蔬菜少,科考隊員缺乏維生素,將茶葉熬成濃湯搭配葷食做菜,可起到補充維生素、軟化血管等作用。”當年去南極前,方元法在實驗室里呆了兩個月,研發(fā)出茶香果醬排、茶汁柳葉包等10多個茶菜茶點。
  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武商院教師們真正把論文寫到了地球最南端的大地上。


  師生在南極舉辦美食節(jié)
  極地少蔬菜,廚師們種蔬菜制食材
  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黨支部書記、參加第26次南極科考的王輝亞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到南極時,剛經(jīng)過一周的長途跋涉,時差還沒有倒過來,他已投入工作。度夏階段(11月至次年2月),科考站的人員數(shù)量有100-200人,餐飲管理團隊每天要為隊員們準備四餐飯,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就這樣連軸轉(zhuǎn)了幾天,才漸漸適應南極的工作節(jié)奏。
  餐飲管理絕非易事,它需要極高的精準度、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即便在最差的條件下仍能承受巨大壓力、游刃有余地工作。極地的食材主要靠外來運輸,以雞鴨魚肉為主,缺乏蔬菜,品種受到很大限制?!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在這樣的條件下,即使是中國烹飪大師也犯愁。
  “沒有條件就創(chuàng)造條件”,王輝亞回憶,為了調(diào)劑菜肴品種,他在科考站第一次嘗試做豆腐、做生日蛋糕?!捌綍r在家里很多食物買來就能用,從沒親手做過。在極地,很多基本的食材都要親手做。”
  26歲的張磊是武漢商學院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讀書期間,他就向往像老師們一樣去南極服務。畢業(yè)后連續(xù)兩年報名參選,由于太年輕,組織上不敢把這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他,直到第三次報名終于如愿以償。
  借鑒前輩的經(jīng)驗,去南極前張磊特地花了幾年時間到企業(yè)、西點房、西餐廳學習?!暗侥蠘O工作需要‘十項全能’,所以我除了中餐外,特地學做了西餐、糕點?!蹦昙o輕輕的張磊在長城站獨當一面,連長城站站長也為他點贊。
  極地缺乏蔬菜,廚師們就嘗試無土栽培,豆芽、花生芽、白菜、草莓,科考站每個月可以“產(chǎn)出”一二十公斤的蔬菜。做一點蔬菜和菜湯,最令隊員們期待。


  師生參與南極無土蔬菜的培植
  南極日記>>>
  第26次科考隊員王輝亞:
  在南極科考站,每一位科學工作者都不會以科學家自居,都自覺地把自己看成是這里普通的一員,也許在這里從事的工作看起來是平凡的,但在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完成工作又是極不平凡的。支持大家的動力是多年來培育起來的一種精神,那就是南極精神。
  第27次科考隊員張暉:
  自從度夏考察隊員離開中山站回國后,我們17名越冬考察隊員在南極已經(jīng)一起度過了4個多月,在這4個多月里17名隊員朝夕相處、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共同抵抗南極的風雪,已經(jīng)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般的感情。
  第27次科考隊員嚴濤:
  國慶來臨,長城站廣場國旗飄揚,在我們心里是最美的景致,是指引我們前行的陽光和希望!改革開放祖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全世界矚目的成就。在遙遠的南極祝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未來更加美好!
  第29次、34次科考隊員黃偉:
  在2012年和2017年有幸成為了中國第29次和34次越冬隊員兩次前往中山站。當我第一次踏上前往南極的征程時心情無比激動。我們乘坐雪龍船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時間,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千難萬險,抵達中山站。
  在這里,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無比堅韌的意志和執(zhí)著的精神,它們雖經(jīng)歷著極度嚴寒殘酷的自然氣候,卻依然熱愛忠誠于這片土地,頑強地生長。我熱愛這片土地,并無比的敬仰。
  第34次科考隊員張磊:
  在站上曾看過一段視頻,講述1984年中國科學考察隊首次抵達南極的情景,為了能使裝載建站物資的小艇在岸邊有??啃敦浀牡攸c,考察隊必須先修建一個碼頭。突擊隊跳入寒冷刺骨的海水中,用血肉之軀筑起了建站的希望。
  這段視頻非常感人,每當自己堅持不下去的時候,總會看看那段視頻,想一想當年的前輩們,為了祖國在南極問題上能有發(fā)言權(quán),敢于拼搏,樂于奉獻,報效祖國。而如今南極科考站的條件這么好,自己為什么不能堅持下去呢?我們年輕人應該傳承前輩的“南極精神”,繼續(xù)奮勇前行。
  鏈接>>>
  武漢商學院服務我國南極科考十周年
  光榮使命詮釋“南極精神”
  南極,這個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fā)現(xiàn)、唯一沒有人員定居的大陸,面積居世界各洲第五位,蘊藏的礦物有220余種,吸引著世界很多國家的目光。
  1984年,中國這個“南極科考的后來者”終于踏上了那片神秘的大陸,從此再未間斷。今天,“雪龍”號破冰前行,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正式下水,中國正在南極建設第5個科考站,并不斷深化南極科考的國際合作……我國極地科考從無到有,經(jīng)歷了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在中國邁向科技強國的征程上留下了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在南極的科考隊員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是“上天入地”的研究人員,卻是每個科考站都必不可少的“關鍵人物”;他們承擔的不是“高精尖”的科學任務,卻是真正的“幕后英雄”。他們抓住科考隊員的胃,更留住這些異鄉(xiāng)人的心。他們就是科考站的餐飲管理人員。
  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連續(xù)十年服務南極科考,先后有17位教師和畢業(yè)生負責科考站的餐飲管理服務。平時,他們在學校里是受人尊重的教授,是“中國烹飪大師”,甚至是學院的黨支部書記,但到了南極,他們主動“卸下”這些頭銜,走下講臺,走上案臺,當好“后勤部長”,做好每頓飯,是他們最樸素的愿望。
  有人說:“你們何必呢?在大學做做理論研究,當個教師不好嗎?為什么要去那天寒地凍的地方吃苦?”他們堅定地說:“南極科考,國家任務,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我們代表的是國家,代表的是學校。”
  “烹飪專業(yè)教師負責餐飲管理有別于一般社會人士,他們的覺悟更高、素質(zhì)更高、黨性更強,他們更具備奉獻精神、敬業(yè)精神,把工作交給他們,我們很放心?!眹液Q缶謽O地考察辦公室相關人士表示,這是他們長期與武漢商學院保持合作的深層次原因。
  使命必達、團結(jié)奮斗、精益求精、吃苦耐勞,武漢商學院的這些教師們用一年又一年的實際行動,將“南極精神”書寫在了那片潔白的土地上。(作者黃琪 馬寧 朱辰千)
  【編輯:金鑫】
 ?。ㄗ髡撸狐S琪 馬寧 朱辰千)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