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湖北專家組抵達江西省余干縣鄱陽湖東源港水域,會同當?shù)貪O政部門、漁民和志愿者,將于今日捕撈“掛鉤江豚”。該專家組一行六人,其中五人來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人來自天鵝洲國家級白鱀豚保護區(qū)。
楚天都市報記者看到,東源港水域狹長,在夕陽的映照下,不時有江豚躍出水面。據(jù)長期在此巡查的志愿者余會功介紹,該水域長約一公里,生活著30頭至50頭江豚。昨日上午,他和十余名志愿者再次發(fā)現(xiàn)“掛鉤江豚”。
湖北專家組負責人郝玉江博士介紹,余會功拍攝的圖片顯示,受傷江豚傷口呈感染發(fā)炎跡象,救援迫在眉睫。
捕撈工作存在三大難點
捕撈“掛鉤江豚”,存在哪些難處?郝玉江博士介紹,這是首次捕撈身上掛鉤的江豚,難處主要有三點:
一是區(qū)分難。東源港水域江豚密度大,要找到“掛鉤江豚”,并將它與其它江豚分開,有一定難度,捕撈時可能捕到其它江豚。
二是受傷江豚身上的錨鉤可能掛網(wǎng)。正常情況下,捕撈江豚并不難。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曾先后四次組織在鄱陽湖捕撈江豚1000多頭次,為江豚進行體檢并進行相關實驗。但捕撈“掛鉤江豚”時,一旦江豚身上的錨鉤掛網(wǎng),江豚會向前沖,致其受到進一步傷害。
三是受傷江豚的應激反應可能致其死亡。受傷江豚感染嚴重,傷口部位已現(xiàn)潰爛,被捕撈時,可能劇烈反抗。江豚用肺呼吸,嗆水時間一長就會死亡。
郝玉江博士說,如不盡快為“掛鉤江豚”取下錨鉤,時間一長,它就會感染死亡。目前,該所已經作好充分準備,應對捕撈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希望有好的結果,但也不排除失控狀況的發(fā)生。
受傷江豚可能運至武漢
撈起“掛鉤江豚”后,會將它安置在哪里?郝玉江博士介紹,他們此前設計了三種方案:
一是現(xiàn)場取鉤,注射抗生素,再現(xiàn)場釋放。但從昨日現(xiàn)場勘查的情況來看,由于“掛鉤江豚”傷口已經發(fā)炎,需要人工救治,因此這種方案已被否決。
二是現(xiàn)場設置網(wǎng)箱,將其放在網(wǎng)箱中觀察處理。這種方案比較方便,但由于“掛鉤江豚”可能需要在網(wǎng)箱中待上十天半個月才能康復,而網(wǎng)箱設在野外,面臨風波考驗,安全系數(shù)較低。
三是將其引至武漢白鱀豚館療養(yǎng)。該館條件較好,但由于江豚受傷,運輸比較困難。
二、三兩種方案中,具體采取哪一種,將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靈活確定。
掛鉤十余天為何仍存活
“掛鉤江豚”身上的錨鉤,長約7厘米,重約150克。帶著如此大的鉤子至少十天,為何它還能存活?
郝玉江博士說,錨鉤掛在江豚背部靠后部位,這里皮下脂肪厚約3厘米,而且肌肉發(fā)達,估計錨鉤沒有傷及內臟。這很可能是這頭江豚堅強存活至今的原因。
從志愿者的觀察來看,受傷江豚游速很慢,這可能與錨鉤刺入肌肉、致其游動時負痛有關。
由于錨鉤沒有倒刺,撈起“掛鉤江豚”后,他們會直接將其拔下,過程中可能動用液壓剪。
關注大楚網(wǎng)官方微信(微信號:dachuwang),給你有用有趣有料的資訊,還有好禮天天送。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