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聰
一樣的京味兒,原以為它跟《茶館》一樣,想要重點刻畫幾十年來變遷中的風(fēng)雨飄搖,但最終發(fā)現(xiàn),它更像是一臺有關(guān)“人生為何”的哲學(xué)講座。
昨晚,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于《鐵齒銅牙紀曉嵐》第四部播出8年后,再度聚首合作的話劇《斷金》,在琴臺大劇院首演。跟多年前一樣,加起來年齡快200歲的”鐵三角“依然合作默契,甚至人物個性也跟當(dāng)初別無二致:除了張鐵林的角色貴寶的的俠義熱腸,張國立的角色富小蓮跟紀曉嵐一樣通透平和,王剛的角色魏青山也類似和珅般工于心計……
除了懷舊,觀眾感受最深刻的大概是對人生的思考,如同散場時那句臺詞所說,“人生猶如進場看戲,早到的有座,晚到的站著,站著也好坐著也好,都能把戲看完了。就有那樣的人,進了園子不看戲,爭好座兒,臺上演的青山流水、花前月下不知道,等好座兒爭下來,戲散了,幕落了,燈黑了,想看沒了……”
《斷金》的注腳是欲望無用但有的年輕觀眾不怎么認同
人生當(dāng)如小溪慢流,不爭先。這種感悟,大概是4位年過六旬的人回首人生時對這個命題的一致注解——《斷金》的編劇鄒靜之今年65歲,王剛69歲,張國立62歲,張鐵林60歲。
這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話劇以北京王府井市場為背景,年代從清末、民國橫跨到解放后50年代初。安貧樂道的沒落世家子弟富小蓮、一心想出人頭地的異鄉(xiāng)人魏青山和只想開口吃飯的旗人貴寶,有緣結(jié)為兄弟,湊了份子在新開市的東安市場謀生計。從20歲出頭到人生暮年,兄弟三人在貧窮時互相扶助,卻在生意越來越紅火時分道揚鑣,性格迥異的三兄弟身后,其實是三條不同的人生道路?!稊嘟稹纺承┑胤胶芟窭仙岬慕?jīng)典《茶館》,雖然《斷金》的主場景是一條街,但三兄弟的生意從擺地攤到換了大鋪面,再到鋪面被軍閥一把火燒光之后又重新起了高門樓子,給觀眾的感覺很像《茶館》里那個跟著時代不斷在改革的茶館。
但展現(xiàn)的人生還是不同的,《茶館》講述的是小人物在大時代背景下不斷被碾壓,而鄒靜之、張國立們想要借由《斷金》思索的,是有關(guān)“欲望”的問題。劇中最后一場戲,老年的富小蓮和魏青山再次相遇,魏青山的高樓被拆了,而富小蓮代寫書信的小攤兒還在,兩相對比,別有一番滋味,就像富小蓮感嘆的那句,“任何人的風(fēng)光不一樣,60年前我在這兒幫人代寫書信,60年后我還在這兒給人寫信,我覺得這就是風(fēng)光?!?/p>
不過,這種老年時才有的“淡泊沒志向”的感悟和安然守住小確幸的心態(tài),適合當(dāng)下的年輕人嗎?演出結(jié)束后接受記者采訪的幾位80后觀眾就表示,看戲是看戲,但當(dāng)下需要去“拼”的東西,也不可能因為一部戲就放棄,不“拼”了。
王剛贊武漢觀眾識貨有觀眾建議漢版演出加點“漢味”
就在《斷金》于武漢首演當(dāng)天,一則“王剛批評青年演員不努力”的新聞一直盤旋在社交平臺熱搜榜中,消息里王剛表示很多年輕演員拍戲不認真,“又一次對戲?qū)α?條還不通過,臺詞也不過關(guān)?!?/p>
王剛還是有底氣說這話的。昨晚《斷金》演出現(xiàn)場,包括他在內(nèi)的“鐵三角”,用扎實的臺詞功底震撼了武漢觀眾——開場,已經(jīng)死去的富小蓮等三人分別講述人生過往,每個人大概3分多鐘的獨白,他們都是一氣呵成。而三個人的演技也很到位,魏青山的算計、野心,貴寶的落魄、不羈,富小蓮平日淡然、遇事時不由自主激發(fā)的貴氣,都在“鐵三角”的表演中被淋漓盡致展現(xiàn)。
當(dāng)然,對于《斷金》里的老北京味兒,武漢觀眾還是有一些隔閡,不管是王府井的變遷,東來順的溫暖,還是地道京片子的臺詞,以及“貝勒、包衣”的稱呼,都得細細感受才能咂摸出味道來。就像富小蓮那句“再冷的天,想著有碗羊雜碎在等你,那日子真就是好日子。要是手上再托上個艾窩窩,又涼又糯地在手心里晃著像顆大水珠似的,那該有多么的愜意……”有觀眾評價,如果把羊雜碎和艾窩窩變成熱干面和面窩,可能會更讓武漢觀眾有代入感。
散場時,王剛被觀眾的熱情感染,動情地說,“本來我很擔(dān)心武漢觀眾能不能看懂京味兒話劇,如履薄冰,但看到現(xiàn)場很感動,武漢觀眾識貨!”
據(jù)悉,《斷金》今晚將繼續(xù)在琴臺大劇院上演一場,此后將在深圳完成終結(jié)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