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織密覆蓋荊楚的社會救助網:讓困難群眾求助有門
2017-08-20 08:27: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 楊麟 實習生 鞏漢語 通訊員 萬強

社會的溫度,取決于“底線”的刻度。

5年來,省委省政府直面困難群眾“痛點”,堅持“社會政策要托底”,著力構建銜接緊密、運行有效、保障特困群眾的社會救助制度,全力補齊民生短板。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進一步提出,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救助,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健全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做好城鎮(zhèn)困難群眾幫扶解困工作。

困難群眾平時可領取低保,患病時可獲得醫(yī)療救助,遭遇特殊困難時還可申請臨時救助……一張覆蓋荊楚城鄉(xiāng)、托底保障的“安全網”正密密地編織著,努力讓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城鄉(xiāng)低保,逐年遞增筑底線

“5月份起,我們老兩口的低保金又漲了!”在遠安縣茅坪場鎮(zhèn)老觀村四組,村民路德章和妻子方家秀每月能領到800元低保金。

74歲的路德章夫妻身體殘疾,生活困難。當地民政部門為他們辦理了農村低保和殘疾人補貼。方家秀說:“黨和政府的政策越來越好,低保金年年漲,加上每年2400元的殘疾人補貼,我們夫妻倆每年就有1.2萬元收入,生活不愁。”

在各地,像方家秀這樣的困難群眾最讓黨委、政府牽掛。

低保制度是社會救助的基礎性制度。5年來,無論經濟下行寒意陣陣,還是面臨特大洪災襲擊,全省社會救助力度始終不減。資金再緊,低保標準仍逐年遞增,不斷抬升民生“底線”。

去年,全省共下?lián)苤醒牒褪〖壣鐣戎Y金109.7億元,較2012年增長69%;城市低保標準達到月人均補助水平476元、農村低保標準達到年人均補助水平3736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44%、125%,保障標準領跑中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今年5月,全省共有52.2萬人享受城市低保,138.8萬人享受農村低保,24.7萬人享受農村五保。我省還將穩(wěn)步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低保標準量化調整機制,市州人民政府每年按當地人均消費支出的一定比例,調整公布城鄉(xiāng)低保標準,實行低保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lián)動,逐步縮小城鄉(xiāng)低保標準差距。

醫(yī)療救助,托起生命綠舟

因病致貧、返貧,并不鮮見。怎樣對這一現(xiàn)象說“不”?醫(yī)療救助至關重要。“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救了我的命!”這是當陽市玉陽辦事處白龍村二組村民文耀清的肺腑之言。

去年3月,文耀清被查出患有噬血細胞綜合征。30萬元的醫(yī)療費用讓原本貧困的文耀清一家,猶如遭遇晴天霹靂。

危急時刻,政府各項救助伸出援手:新農合報銷12萬元醫(yī)療費,大病保險報銷7.6萬元,當陽市民政局又發(fā)放醫(yī)療救助金2萬元,解了文耀清一家的燃眉之急。

5年來,我省不斷加大對困難群眾的醫(yī)療救助,全面取消救助病種限制和住院救助起付線,資助重點醫(yī)療救助對象參合參保覆蓋率達100%。

今年,我省又加大醫(yī)療救助覆蓋面和救助力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yī)療救助工作,醫(yī)療救助對象由低保對象、特困供養(yǎng)人員拓展到城市低收入對象、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截至7月,全省共支出醫(yī)療救助資金7.5951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4%,其中直接實施醫(yī)療救助42.9萬人次,資助參加醫(yī)保、新農合210.7萬人次。

臨時救助,危急時刻救急難

如何讓遭遇意外變故的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5年來,臨時救助猶如一場場“及時雨”,潤澤困難群眾。

“多虧了政府送來5000元救助金,我和外孫女才不至于流落街頭?!鄙显?4日,宜昌市夷陵區(qū)霧渡河鎮(zhèn)小廟村四組56歲的村民陳金香,拿著區(qū)社會救助局送來的5000元臨時救助金,高興地說。

4月7日,陳金香一家遭遇飛來橫禍,房屋遭遇竊賊縱火,損失慘重。陳金香原本就是貧困戶,如今房子被燒,生活雪上加霜。危急時刻,夷陵區(qū)社會救助局及時發(fā)放了臨時救助金。

目前,全省已建立“救急難”救助體系,困難群眾遭遇火災、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意外變故,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xiàn)嚴重困難,均可以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臨時救助。

以低保為核心的社會救助體系,主要認定依據是戶籍、家庭收入和財產狀況,因而在解決急難性、支出型貧困問題,以及流動人口遇到的突發(fā)性、臨時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問題上存在短板。省民政廳負責人介紹,臨時救助制度正是彌補這些短板,健全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

目前,全省建立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yǎng)、自然災害受災人員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及醫(y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專項救助制度。

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一個新目標已然勾勒:要讓社會救助體系與我省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與物價上漲的水平相同步,建立起貧困群體和特殊群體兩大群體全覆蓋,臨時救助、大病醫(yī)療救助等多項救助相銜接的體系。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