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名志愿者冒酷暑調(diào)查湖北古籍 一批珍稀善本重見天日
2017-08-22 08:27: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別鳴 通訊員 劉虹

8月以來,我省一批珍貴古籍善本重見天日。

其中,較為稀見的明末刻本《增定南九宮曲譜》、存世極少的清康熙刻本《安陸縣志》,在安陸市圖書館收藏;明萬歷刻本《四鎮(zhèn)三關志》于清代入禁毀書,雖殘存十分之四仍然珍貴,在松滋縣圖書館收藏;明嘉靖刻本《柳文》,經(jīng)現(xiàn)代著名詞人夏松桐朱墨筆批校尤顯珍貴,藏于荊州圖書館。

這一批古籍此前藏于書庫,少人問津,幾乎不被外界知曉,甚至不少在當?shù)匾踩狈τ涗?。它們得以重見天日,有賴于我?0名志愿者從7月開始,一個月戰(zhàn)高溫、冒酷暑深入多地古籍收藏單位從事普查工作,為我省古籍“摸家底”作出貢獻。

古籍普查志愿者在行動

古籍普查志愿者之一、華中師范大學張雯同學表示,一個月的古籍普查活動成為自己人生中一段寶貴經(jīng)歷。感觸最深的一次,是拿到一些酸化有點嚴重的書,手一翻一些書頁就有“碎”的危險,當時第一反應是心痛,想著盡快把它們整理歸類,使其少受一些傷害。古籍普查工作中,感覺比較難的就是遇到一些信息量較少的古籍,如何去確定版本信息。有時候要查諱字的本子,真的是需要很耐心地一個字一個字的找,如果因為一個諱字沒看到,就可能會判錯版本……

古籍普查是古籍保護的基礎。我省已知古籍收藏單位50個,收藏線裝書約200萬冊。按照古籍定義,剔除民國年間線裝書后,全省收藏古籍約150萬冊。截至今年7月初,全省完成古籍普查94萬冊。為確保我省古籍普查工作于年底基本完成,省古籍保護中心和中國古籍保護協(xié)會聯(lián)合開展古籍保護志愿服務活動。本次活動歷時一月,7月11日舉行啟動儀式并開始為期四天的培訓,7月16至8月11日,60名古籍普查志愿者奔赴多家古籍收藏單位從事普查工作。

一個月普查古籍10萬冊

60名志愿者包括具有相關專業(yè)背景的在校大學生30名、基層館古籍普查員30名。

來自孝感的朱光鑫同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本次作為志愿者參與古籍普查服務。他表示,本次活動可以零距離接觸古籍,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能為古籍保護事業(yè)略盡綿力,守望民族記憶,深感責任重大。

活動期間,省古籍保護中心密切關注各組普查數(shù)據(jù),按照古籍著錄和書影制作的標準,及時解決志愿者存在的共性問題,確保普查工作保質(zhì)保量向前推進。同時,定期向省圖書館匯報工作進度,即時反饋和解決各組面臨的困難,保障了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

省古籍保護中心負責組織本次活動。從志愿者招募、面試到培訓,精心組織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全體志愿者由7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帶隊,前后奔赴省內(nèi)18個古籍收藏單位,一個月戰(zhàn)高溫、冒酷暑,共計普查古籍15891部約10萬冊,完成著錄11273部66881冊,達到了開展本次活動的預期目標。

眾多珍貴善本重見天日

本次普查有眾多發(fā)現(xiàn),一批珍貴善本重見天日。孝感孝南區(qū)圖書館著錄明版書10余部,清康熙乾隆本20多部;安陸市圖書館館著錄明本13部,清善本約50部,黃石市圖書館著錄明刻本2部,清善本8部;荊州圖書館著錄明刻本18部,清代善本102部;松滋縣圖書館著錄明清善本近50部;麻城市圖書館著錄明善本數(shù)部,清善本10余部;大冶市圖書館、漢川市圖書館和蘄春縣圖書館著錄清善本數(shù)部。

省圖書館黨委書記賀定安說,本次活動不僅是完成古籍普查工作,更是大學生深入基層了解國情的契機,也是圖書館工作者加強交流提升自我的機會。對于省古籍保護中心帶隊老師而言,則是切身感受我省古籍生存環(huán)境、把握各地古籍工作現(xiàn)狀的契機。

18日,在我省古籍普查工作座談會上,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韓永進說,“十三五”時期要基本完成全國古籍普查工作任務,摸清各省古籍“家底”依然迫在眉睫。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