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去看電影的小伙伴都知道,
名導演諾蘭的新電影《敦刻爾克》正在熱映,口碑不俗。
電影說的,就是二戰(zhàn)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場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成功轉(zhuǎn)移了約33萬人。
就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發(fā)生的兩年前,即1938年,
在中國,在湖北,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次可與此類比的大事件:“宜昌大撤退”!
在短短40天內(nèi),在極其有限的運力條件下,中國人把停駐在宜昌的13萬噸貨物和3萬余人員轉(zhuǎn)運至四川,保住了民族工業(yè)的命脈和大批人才。
宜昌大撤退全景圖
在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
我們一起解密當年的歷史,
看看發(fā)生在湖北的這個奇跡!
武漢失守
1938年6月,日軍調(diào)集30萬軍力攻擊中部重鎮(zhèn)武漢,中國軍隊組織100萬人進行抵抗,這場“武漢大會戰(zhàn)”這是抗戰(zhàn)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戰(zhàn)役之一。
就在戰(zhàn)事激烈展開的同時,各大航運公司冒著炮火和空襲日夜搶運,到10月25日武漢失守,絕大部分器材被轉(zhuǎn)運,沒有落入敵手。
武漢失守后,長江中游航線全部被切斷,入川門戶宜昌成了下一個被攻擊的戰(zhàn)略目標。當時堆積在宜昌碼頭的商用和軍用器材超過12萬噸,此外還有油料1萬噸,各類公物6萬噸,等待入川的政府官員、技術(shù)工人、大學師生和難民在3萬以上。
這里幾乎集中了中國兵器工業(yè)、各類機器工業(yè)和輕工業(yè)的生命,是國家僅存的一口元氣。
撤退之難
當時,這么大批的人員和物資從宜昌撤退入川并非易事。
水流湍急
宜昌以上的三峽航道狹窄,灘多浪急,險象叢生,有的地方僅容一船通過。所有從上海、南京、武漢等地西行的1500噸以上的大船,都不能直達重慶,乘客和貨物都必須在宜昌下船“換乘”,換上能走長江三峽的大馬力小船,才能穿過三峽。
著名作家葉圣陶也在逃難的人群當中,當時他看著混亂和恐慌在逃難的人群中傳播,寫下了“下游到客日盈千,逆旅麇居待入川。種種方音如鼎沸,俱言上水苦無船?!?/p>
時間緊迫
當時已經(jīng)接近枯水期,長江上游還剩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較大的輪船尚能航行,過后水位下降,運載大型設(shè)備的船只根本無法出航。
任務繁重
武漢失守后,大批人流、物流,從華東、華中、華北地區(qū)涌向宜昌,等待被轉(zhuǎn)運到四川。只有10萬人口的宜昌城被各地難民和源源不斷運來的戰(zhàn)時物資填滿,所有人都等著上船。
不只是人流,宜昌還匯集了還有各種大型設(shè)備、器材、軍工物資等。1938年秋的宜昌江邊上,那些密密匝匝堆放著的器械貨物,幾乎相當于當時整個中國的兵工工業(yè)、航空工業(yè)、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如果它們不能被安全轉(zhuǎn)移到大后方,后果不堪設(shè)想。
民族英雄
危難時刻見英雄,盧作孚站出來了。時年45歲的盧作孚,掌管著當時中國最大,最有影響力的民營航運企業(yè)民生公司,被譽為“中國船王”。
盧作孚在船上
他指揮20余艘貨船和800余艘木船,冒著日機的猛烈轟炸,來回奔波在兇險的峽江之上,用40天的時間完成了一年才能達成的運送量,為中國抗戰(zhàn)搶救出3萬余人和10萬余噸貨物,從而保存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命脈。為此,盧作孚的民生公司有16艘船只被炸沉炸毀,69艘船舶被炸傷,117名員工壯烈犧牲,76名員工傷殘。
有關(guān)資料顯示,到宜昌淪陷前,民生公司運送部隊、傷兵、難民等各類人員,總計150余萬,貨物100余萬噸,其中包括兩萬噸空軍器材和廣東炮廠的物資。
撤退路線
經(jīng)過反復討論,創(chuàng)造了最適合當時形勢的“三段航行法”,將宜昌至重慶分為三段航行,宜昌至三斗坪,三斗坪至萬縣,萬縣至重慶。
除大型設(shè)備、重要物資用專船直運重慶,再從重慶運送奔赴抗日前線的將士外,其他的輪船則進行分段搶運;鑒于三峽航道地形復雜,不能夜航,只能搶在白天航行晚上裝卸;公營廠礦機器、工具、原料及公務人員一律優(yōu)先運送;將二等以上艙鋪全改為坐票,讓達官貴人與平民同艙,這樣能夠增加一倍以上的載客量。
當時人這樣評價“宜昌大撤退”:
盧作孚是最愛國的,也是最有作為的人。貴公司人材之多,事業(yè)之大,有功于抗戰(zhàn),均為其他公司所少有,敬佩萬分?!T玉祥
中國的敦刻爾克撤退的緊張程度與英國在敦刻爾克的撤退并沒有什么兩樣,或者我們比他們還要艱苦些?!駠骷倚煊凇吨腥A民國實業(yè)人物志》中評價道。
而作為親歷者的盧作孚后來這樣說道:我們比敦刻爾克還要艱巨得多!
作者:吳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