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檔案
洈水發(fā)源于我省五峰縣,全長172公里。流域地跨我省五峰、松滋、公安,以及湖南石門、澧縣等5縣市,南投洞庭湖。
洈水大壩于1958年9月破土動工,1960年2月2日一次合龍成功,1970年大壩工程全面竣工,屬亞洲第一大人工型土壩。洈水大壩為雙曲拱壩,分為主壩和南北副壩,全長8968米,壩高42.7米,壩頂海拔高程98.25米。南副壩長2268米,北副壩長5060米,并建有孫家溪和木匠灣兩座各寬36米的泄洪閘。鳥瞰“S”形,造型優(yōu)美,尤為壯觀。
承雨面積11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為40余米。
湖水浩淼碧澄,天水一色,500個湖心島在水中崛起,使水面多處分割,幾經(jīng)收放,形成連續(xù)風景區(qū)域,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湖光山色盡在其中;500個半島群峰毗連,層巒疊嶂,山水相依,可謂“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文人墨跡
詠洈水
(李爾重)
綠玉生天鏡,縠紋爛錦絲。白云山數(shù)點,涼月水一池。揮手邀歸鶴,烹魚唱晚卮。畫里行舟處,詩邊就夢時。
圖為:松滋洈水水庫
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
有人說,洈水是一部耐讀的經(jīng)典。
不僅如此,“也許,這應該是中國最美麗的一條河流了!”8月11日,全國40余家網(wǎng)絡媒體聚焦松滋,采訪團在走進洈水風景區(qū)那一刻,便不斷感嘆,沉醉其中。
松滋有兩條著名的河流,一條是在長江驚濤駭浪般潰堤中橫空出世的松滋河,再就是這條洈水河了。
如果說,隨著1870年那場洪水形成的只有147年歷史年輕的松滋河,是豪放詞風的話,那么古老的洈水就是河流中的婉約派了。
條條大河東流去,洈水彎彎卻向南流。
洈水河,一路穿越青山綠水,即便在高山峽谷形成的瀑布,也顯得是款款深情,委婉而含蓄。
就像那首歌中所唱: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遠方。洈水河的“遠方”正是那浩蕩的八百里洞庭湖。
像中國大多數(shù)的河流一樣,洈水本來也是向東流的,但一場自然的意外,洈水被迫改道南投西洞庭。
洈水是松滋最大的一條山溪河流,古時稱油水,位長江南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從石器時代走來的洈水先民,在此挽草為際,篳路藍縷,生生不息。自西漢起,洈水已入典志。至晉代,因鎮(zhèn)內(nèi)靈鷲寺香火興旺而得“楚南名剎”時,洈水成為交通要塞、商埠云聚之地。到南宋時,集鎮(zhèn)已具一定規(guī)模。清道光、咸豐年間,達到鼎盛。民國時期,仍為松滋之冠。
關于洈水河,松滋史料中這樣介紹:東有平川,華實沃野;西立奇峰,跌宕起伏;南接武陵,林木蔥蘢;北望長江,礦藏富饒;中抱湖島,叢綠擁翠。山泉溶洞,瑰麗幽深。大壩巍峨,蔭庇湘鄂。洈河穿鎮(zhèn)入洞庭,洛河、界溪河似玉帶南北飄舞。
據(jù)民國《松滋縣志》記載:《水經(jīng)》云:油水(即今日洈水)出武陵郡孱陵西界,今達五峰縣境。
東漢末期,由于江湖變遷,油水曾一度改道北出長江。大約在南宋晚期虎渡河形成后,油水被虎渡河所奪,改行南流。清同治九年松滋河形成后,洈水注入松滋河西支南流于澧水,繞道注入洞庭湖。
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飲洞庭之甘露,浴武陵之清風,流域內(nèi)平原、丘陵、祟嶺,疊次相依,物華天寶;巴蜀、荊楚、皖域,諸風并存,人杰地靈。
人生就是擺渡。
洈水千百年來擺渡在長江與洞庭“江湖”之間,書寫著經(jīng)典與傳奇。
圖為:百島畫廊碼頭
風雨廊橋曲尺峽
洈水在上游兩河口至暖水街一段,是湘、鄂兩省的界河。流經(jīng)卸甲坪鄉(xiāng),縣人稱曲尺河。
卸甲坪土家族鄉(xiāng),地處松滋市西南邊陲,是“兩省四縣市”的結合部位,素有“荊州屋脊”“松滋高原”之稱。
這里地形奇特,既有氣勢磅礴的崇山峻嶺,也有特產(chǎn)豐富的沖積平原;既有幽深峽谷泛潺潺流水,也有山間盆地襯層層梯田。大多數(shù)村莊沿洈水坐落,是荊州市少有的“小氣候”地帶。
在卸甲坪土家族鄉(xiāng)入口處的卸甲坪村境內(nèi),兩邊都是高山阻隔,中間一條狹窄的通道,是古代兵家的必爭之地。如今,這里有一名勝叫做“關望坡”。相傳三國時期關羽帶兵到達此地,卸去盔甲信步登山賞景,飽覽荊楚西南風光,待眾將士食飽喝足,又披甲上馬,踏上征途。
這大約就是“卸甲坪”的由來。
曲尺河是一個典型土家特色村寨,四周是高山,中間是平地,清澈見底的小河曲經(jīng)其間。春天,金黃的油菜花點綴其中;夏季,綠色的稻浪滾滾。走在卸甲坪土家族鄉(xiāng)集鎮(zhèn)的街道上,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房舍飛檐翹角,黑瓦白墻,造型和裝飾都融入了土家民居元素。
曲尺河從曲尺峽深谷走來,一條白練沖出群山,在鎮(zhèn)頭形成一道瀑布,那瀑布如玉珠飛瀉,輕輕濺落水花,流向一座風雨廊橋。曲尺峽谷全長約8000米,可乘船或沿山間小道步行進入觀光,兩岸地勢陡峭,植被繁茂,四季鳥語花香。
風雨廊橋,建于明清時代,又稱黃林古橋。橋頂為鏤雕木質結構,古樸蒼涼。橋上極目,正對著那道黃林瀑布,瀑布傾瀉而下經(jīng)橋下穿過村莊,緩緩流淌遠去。
我們到訪那日,土家兒女臨水而歌,正在風雨廊橋隔著河水對歌傳情。
這里至今保留著完整的土家風俗。卸甲坪土家族鄉(xiāng)80歲的土家老人寧遠俊,60多年來跋山涉水,走遍湘鄂邊幾百個村,徒步兩萬里,搜集、整理土家山歌。他以一生的熱愛、傳承與堅守,使這種口口相傳的歌謠在一代代歌手離世后得以用文字保存,使土家人勤勞、善良、樂觀的歌聲在山間長久地傳唱,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綿綿不絕的回響。
美麗的卸甲坪并非一蹴而就,松滋市開展卸甲坪扶貧攻堅三年開發(fā),做旅游與扶貧的結合文章,變田園為花園,變風俗為風景。圍繞曲尺河溫泉開發(fā),引進宜昌民生地產(chǎn)投資4億搞建設。去年底開業(yè)迎賓,每天迎客千人之眾。2016年,曲尺河度假村在卸甲坪正式落戶,并于今年成為2017年世界超級模特大賽全球總決賽指定度假村,32位國際超模演繹了一場精彩的“溫泉秀”。
塵世之外桃花島
實際上,穿行在松滋的原野,經(jīng)??梢园樾羞@條美麗的河流,緩緩流淌的河水,青山綠水,樹木掩映著村莊,鳥在路邊筑巢。身在其中那就是一種享受。
然而,歷史上,洈水山洪頻繁,水大勢猛,加之江水頂托,洪水宣泄不暢,曾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1935年農(nóng)歷六月初二至初三兩日,洈水流域連降暴雨,山洪暴發(fā),洪峰最大流量2900立方米每秒,西齋以下田畈一望皆白。西齋、街河市、楊林市、紙廠河等集鎮(zhèn)被淹,10處民垸漫潰。受災達28970戶、115880人,淹田172600畝,倒房8691間,淹歿50余人。
為整治洈水水患,民國時期對洈水進行過多次勘測規(guī)劃。但舊政府時民不聊生,洈水治理終成空談。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洈水水庫和亞洲第一人工土壩的建成,使洈河“野馬”成了“良駒”。
松滋市水利局副局長唐新平介紹,1970年建成的洈水水庫,是我省唯一跨湘鄂兩省的水庫,由一道主壩和14道副壩組成。全長8968米的洈水大壩是一座巍然聳立的水上長城,主壩1640米,軸線呈“S”形。7公里的副壩蜿蜒伸展于兩側山峰之中,氣勢磅礴,像一條臥地長龍,托起一座“高峽平湖”。
洈水水庫水面遼闊,面積37平方公里,總庫容量5.98億立方米,有島嶼159個,半島500個,湖岸蜿蜒曲折,港汊交錯。泛舟“百島畫廊”,宛如進入水上迷宮。洈水風景區(qū)因此有“楚南仙境千島湖”之美譽。
美麗的桃花島,面積14萬平方米,更是山中有山,湖中套湖,林中無處不飛花,山間處處有芳草,如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
洈水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因紀念唐朝開國元勛程咬金平叛安民有功而建的靈隱寺,依稀可聞悠悠鐘聲;三國古戰(zhàn)場、吳三桂屯兵寨是歷史上鐵馬金戈必爭的要地。
乘快艇踏上桃花島,氣勢磅礴的微縮長城橫臥在桃花叢中;巍峨壯觀的“楚樂宮”屹立于古臺城樓,南北飛架錚錚鐵索;“云臺觀”的晨鐘暮鼓、古編鐘的悅耳清音、度假村的溫馨,風情萬種。重金屬音樂的錘打中,若是再輕歌一曲,那感覺似乎就在塵世之外……
煙云輕籠醉了遠山的秋
山亦蒼蒼,水也茫茫,山在島的中央。在洈水,塵世之外的感受是深刻的是似乎可以觸摸的。
就在緊鎖洈水的大壩之下,有中國第一家五星級露天營地。每年,都要舉辦桃花節(jié)、垂釣、狩獵大賽,以及帳篷節(jié),游者云集。
松滋是國家第三批礦產(chǎn)資源枯竭轉型城市。松滋市旅游局局長覃章艷介紹,在確定轉型方向時,全市把目光定格在身邊的綠水青山上,做山水文章,興全域旅游。為推動城市轉型,松滋市確立了“工業(yè)興市”和“生態(tài)立市”兩大戰(zhàn)略,著力打造“三城”:山水綠城、工業(yè)新城、口岸江城。“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覃章艷告訴我們,在松滋,不僅美麗的鄉(xiāng)村,濱水湖區(qū)成為全域旅游的一部分,就是白云邊酒廠的“工業(yè)旅游、生態(tài)釀酒”,也成為游客廣受歡迎的一景。
采訪團網(wǎng)絡名家姬圖米感嘆,松滋整個城鄉(xiāng),就像一首詩,一幅畫。其實,這里本來就是詩畫的沃野。
松滋市委政研室主任彭渤說,松滋襟江帶湖,是長江中游史前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也是巴楚文化的交融之地。是全省首批30個“千年古縣”之一。松滋文風昌盛,2008年被授予“中國詩詞之鄉(xiāng)”。
相忘于江湖,逍遙乎洈水。詩畫之鄉(xiāng),自有詩畫的溫柔細膩與夢想。那夜,細雨輕飛,我們?nèi)胱斔L景區(qū)露天營地,漫天放飛的螢火蟲,在夜色中閃爍著星火;蛙鳴蟬啼,小鳥輕吟,靜謐的似乎可以聽到壩上湖水拍岸的濤聲。
春江暖,秋水寒。鏡里煙花,流年去遠。若你再踏上旅程,洈水的晚風該有些微涼了。枕水聽濤,看片片落葉渲染了秋色,看滄海幻化了桑田,看滿湖的煙云輕籠,醉了遠山的秋……
圖為:洈水示意圖
河長說
發(fā)揚“三鐵”精神誓保生命之源
洈水河是86萬松滋人的母親河。以抓鐵留痕的精神保護生命源,給子孫后代留下一方清水,是應有責任與擔當。
作為河長,既要統(tǒng)籌協(xié)調當好“指揮長”,又要率先垂范當好“戰(zhàn)斗員”。要時常深入治水第一線,做到用腳步丈量河情、用明察暗訪吃透水情,用科學有效的舉措實現(xiàn)管、治、興“三位一體”。
鐵面管水:建立巡查臺賬,開展“日巡查、周報告、月調度、季點評”,對責任河段沿線的工業(yè)、農(nóng)業(yè)和生活污染源進行細致摸排,有效控污,科學治污,杜絕農(nóng)業(yè)面源污染等影響水質的行為,使洈水河水質始終保持二級飲用水以上。誓保生命之源。
鐵腕治水:按照“一河一檔”“一河一策”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認真落實河道綜合整治、雨污分流管網(wǎng)建設、排污口整治、河道清淤、水質提升、分散式污水處理、生態(tài)補水等八類河流治理任務。結合全市實施的“碧水、青山、藍天”工程,建立洈河生態(tài)保護補償機制,由市財政列支,關閉易產(chǎn)生污染的養(yǎng)殖場、漁場等傳統(tǒng)養(yǎng)殖業(yè),推進重點流域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做到岸上與岸下齊抓、治標與治本同步。
鐵拳興水:以“水清、流暢、岸綠、路通、景美”為目標,著力美化洈河環(huán)境,構建生態(tài)水域,讓洈河水動起來、靚起來、舞起來、興起來。有序推進河湖生態(tài)保護,形成系列保護鏈條;促進和帶動沿河村莊興水為寶,著力發(fā)展全域旅游,從而把洈水河建設成兩岸群眾的安全河、生態(tài)河、黃金河、幸福河、文明河。
——松滋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洈水河河長肖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