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0月19日電? 題:長征“加油站”哈達鋪:信息值“千金”
新華社記者 屠國璽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的哈達鋪,被譽為紅軍長征途中的“加油站”。今年48歲的高月菊,從小生活在這里,和當地許多人一樣,聽著紅軍長征故事長大。
1935年9月,黨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突破天險臘子口,到達哈達鋪。此時紅軍長征正處于艱難時刻,出發(fā)時8.6萬人,到達甘肅時只剩下7000人。而當時富庶的哈達鋪鎮(zhèn)成為紅軍最好的“加油站”。
哈達鋪是川甘交界商貿重鎮(zhèn),當時僅各種商號就有800多家。遇到如此繁華的城鎮(zhèn),紅軍將士終于可以改善一下生活。當時紅軍發(fā)出了“大家要食的好”的號召,并給每個戰(zhàn)士分發(fā)一塊大洋以購買食物。當地群眾說:“按照當時物價,一頭豬只需要兩塊大洋?!?/p>
在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有一項詳細的統(tǒng)計,當時哈達鋪人民支援中央紅軍的物資,包括了2萬斤食鹽、20萬斤糧食、5000斤食用油、1000匹騾馬、15萬斤柴草、5萬斤豆類、7000雙布鞋。另外,還有550名熱血青年參加了紅軍。
高月菊從小聽奶奶的講述:“當時,很多戰(zhàn)士穿著草鞋,有的甚至都沒有鞋穿,把破衣服撕成布條綁在腳上?!蹦棠毯彤敃r哈達鋪的眾多百姓一樣,也給紅軍送了自己做的千層底布鞋。
除了長征的“加油站”,哈達鋪更是改變紅軍命運的重要決策地。到達哈達鋪之前,紅軍提出了北上抗日的目標,但北上去哪里,一直沒有明確目的地。直到在哈達鋪,價值“千金”的信息終于出現(xiàn)。
中共中央進駐哈達鋪后,毛澤東便派人去找“精神食糧”。鎮(zhèn)上郵政代辦所有一些舊報紙,從其中一張《大公報》上,了解到陜甘還有紅軍和根據地的信息?!耙粡垐蠹埗ㄇぁ保醒胱龀隽恕跋蜿儽比ァ钡闹匾獩Q策。
多年之后的1998年,聽著這些故事長大的高月菊,開始和丈夫一起按照傳統(tǒng)工藝制作麻布鞋,并取名“紅軍鞋”。高月菊說:“當時有來長征紀念館參觀的客人,聽說當年長輩給紅軍送鞋的故事,就建議我們做一些,可以成為紀念品?!?/p>
參觀者的建議,在今天看來,對高月菊無疑是一個價值“千金”的信息。“紅軍鞋”一經推出,就供不應求,銷往全國多地?,F(xiàn)在的鞋廠,已經由當初的小作坊,變成了現(xiàn)代化工廠,每年生產規(guī)模達到2萬雙。
如今,紅軍鞋廠帶領周邊30多名村民一起致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貧困婦女和殘疾人。貧困戶趙月花利用農閑時間在家納鞋底,每月工資3000元;腿部殘疾的楊國平心靈手巧,專門負責绱鞋,每月能收入2400元。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哈達鋪也受災嚴重??拐鹁葹倪^程中,高月菊專門拉運一百雙“紅軍鞋”送給救災的部隊,表達感恩之情,就和當初自己的長輩一樣。
現(xiàn)在,高月菊一家正計劃擴大生產規(guī)模,帶動更多貧困戶發(fā)展,把紅軍鞋銷往全國更多的地區(qū)。在當地大力發(fā)展農產品電商的背景下,她的兒媳正嘗試通過微信進行宣傳推廣,并在今年開辦了網店。
點擊查看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