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悉尼1月25日電 通訊:過年必須包餃子——一個澳大利亞人的中國情結(jié)
新華社記者宋聃
“包餃子是必須的,而且餡料要嚴格按照我中國干媽的配方來,一點兒不能走樣兒,”安德烈婭·邁爾斯告訴記者,她會在悉尼家里和親朋好友一起包餃子過年。
這位準備在悉尼過中國農(nóng)歷雞年春節(jié)的澳大利亞人有個令人聞之心動的中文名:麥舒嵐?!皪埂弊秩∽运某錾亍拇罄麃喼包c藍山——山間氤氳霧氣。
談到中國春節(jié)習(xí)俗,麥舒嵐如數(shù)家珍:放鞭炮、剪窗花、貼春聯(lián)、除夕守夜,甚至她連什么日子去誰家拜年都“門兒清”。
“在中國,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場景是:有一年過春節(jié),我站在雪中看煙花?!甭犅劥搜猿鲎砸姂T了悉尼海港大橋煙火表演的麥舒嵐之口,記者著實很感興趣。
“那年冷得要命,雪花徐徐飄落,但是置身人海,那種濃濃的年味兒和人情味兒讓我感覺特別好,這是我從未體驗過的,”她認真地說,這話可真不是客套恭維。
麥舒嵐的中國情緣始于15年前。那年她23歲,一心想出國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時我想,這可能是我畢生唯一一次出國旅行,一定要挑個有意思的國家,我于是選擇去了中國。因為那里幅員遼闊,地理人文豐富多元,令人神往,”她說。
麥舒嵐背上行囊,開始了中國之行,并且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深深愛上了這個國家。
“我那時一個中國字都不認識,只知道一路向西,最后坐著火車到了烏魯木齊。”
她對著瞠目結(jié)舌的記者點點頭:“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的確是膽子大。那個年代還沒有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我在臥鋪上幾乎不敢睡覺,時刻豎著耳朵使勁兒聽報站的廣播?!?/p>
“可是你知道嗎,總有中國人會來幫助你。他們能夠看出你迷了路,會過來幫你指路;他們能夠看出你饑腸轆轆,會熱心地帶你找吃的,”麥舒嵐說,中國人的好客熱情和這個國家的美好把她徹底征服,也改變了她的職業(yè)和人生軌跡。
那次中國之行的經(jīng)歷,讓麥舒嵐在為自己選擇碩士研究生學(xué)業(yè)時申請了悉尼科技大學(xué)的中國文化研究生課程。她還有幸作為交換生,到中國云南省和臺灣省留學(xué)。
回憶起第一次在云南過春節(jié),麥舒嵐淚水盈盈:“大年三十在干媽家里和那么多人一起熱熱鬧鬧包餃子,那一刻,他們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外國人,而是家里人?!?/p>
2013年,麥舒嵐發(fā)起的“中澳千禧計劃”啟動。項目旨在推動澳中兩國青年在多領(lǐng)域開展合作創(chuàng)新。這個由麥舒嵐擔(dān)任首席執(zhí)行官的項目得到了澳大利亞政府、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和悉尼市政府的支持。
“成為聯(lián)結(jié)兩國的橋梁是我的夢想,受包餃子的啟發(fā),我想到了‘捏合’澳中兩國年輕人一起來共同創(chuàng)新。如今,我每天都在做著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作!”說起包餃子給自己工作帶來的靈感,麥舒嵐?jié)M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