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老站武昌站的"前世今生"看春運變遷
2017-02-10 14:14:00 來源: 長江網(wǎng)

長江網(wǎng)訊(記者 葉圣凡 通訊員 鐘明)2017年2月10日,是武昌火車站開站100周年的日子。在歷史的長河中,當前的武昌火車站經(jīng)歷了數(shù)次“變遷”,也見證了鐵路春運的發(fā)展歷史。為了全方位展現(xiàn)這一百年老站的前世今生,長江網(wǎng)記者就以時間為軸線,為大家述說一下武昌站的發(fā)展史。

百年老站的“前世今生”

始建于1916年,于1917年2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的通湘門車站是武昌火車站的前身,位于現(xiàn)在車站南端道口附近。首次通車時,運營區(qū)間為武昌—蒲圻,全程132公里,屬鐵路湘鄂段管理局(當時東方通訊社于民國六年2月10日發(fā)稿,《民國日報》2月11日登載:東方通訊社10日漢口電,粵漢鐵路武昌蒲圻縣間已于昨舉行開通式,自今日起發(fā)賣客票,兩地之間車費八角五分)。當年的通湘門車站僅有一條站線,一所小票房,站級為二等,車站業(yè)務量少。武蒲段通車后,1917年6月接軌到岳陽,9月接到長沙并連通株州,屬粵漢鐵路湘鄂段管理局。因通湘門車站距市區(qū)較遠,旅客乘車不便,當時的地方政府于1936年9月開工,當年12月底建成了武昌總站(又稱賓陽門車站),并于1937年元旦舉行隆重的開站儀式,同時撤銷通湘門車站。武昌總站站場有股道7股道,站臺3座。據(jù)資料記載,解放前,武昌總站的全年客票收入約一萬三千余元(銀元)。

1950年8月1日,武昌總站改名武昌南站,這一稱呼,至今還被一些老武漢人沿用。

1957年10月,武漢長江大橋貫通,武昌新站建成,更名為武昌車站,隨著客流量的增加,旅客列車到發(fā)次數(shù)不斷上升,隨后于1968年、1981年進行了兩次站場擴建,規(guī)模逐步擴大。1969年時,武昌車站日均發(fā)送旅客0.4萬人次。到了1985年,武昌車站日均發(fā)送旅客1.8萬人次。

1992年1月,當時的武昌火車站迎來了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南巡時,利用列車給水的短短20分鐘,在武昌站的站臺上,發(fā)表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講話。

2006年6月,武昌車站再次開始了脫胎換骨式的改造擴建。2007年12月19日,一座極具荊楚特色的“楚王宮”造型的武昌火車站以全新的姿態(tài)開門迎客,4.9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最多可同時容納8000人,是老站房容量的近3倍,設有9座站臺,客流最高峰時日發(fā)送旅客15.5萬人,是武漢鐵路局第一座按照當時最新的客運服務理念設計和建設的現(xiàn)代化大型特等客運車站。

2016年,作為京廣干線上僅有的三個特等站之一,武昌站日均辦理接發(fā)旅客列車224列,列車開行線路基本覆蓋達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高峰時段平均3.5分鐘辦理一趟接發(fā)列車,日均發(fā)送旅客6萬人。

2017年春運期間,武昌站日均辦理接發(fā)旅客列車343列,高峰期間日發(fā)送旅客將達到8萬人左右。

退休職工的回憶:“真是一年一個新變化”

  劉小平是武昌站的一名退休職工,從客運員、客運值班員的崗位到值班站長,直到退休,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劉小平見證了武昌站近40年的發(fā)展。劉小平回憶,1979年的時候,15歲的她“頂”父親崗到武昌站當客運員,負責候車室、廣場的衛(wèi)生和旅客的檢票等工作。當時唯一的候車室里是木椅子,三個站臺上的雨棚都是木柱子,廣場只有現(xiàn)在一半大,每天經(jīng)過和始發(fā)列車就十多趟,每天客流量也就幾千人次。到了春節(jié)更沒什么人,一些列車到了春節(jié)就停運。到了1984年,劉小平由客運員成為了客運值班員,每天在車站各個角落忙碌著。從那時起,車站每年都有新的變化,站臺增多了、候車室增加了、售票廳擴建了、廣場變大了,逐漸的有了軟席候車室、有了休閑茶座。

1990年,車站每天始發(fā)和通過列車增加到82趟。劉小平說,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武昌站客流增長得更快,主要以四川、河南、安徽南下廣州打工者居多。到了1993年春運,武昌站創(chuàng)下發(fā)送、到達客流共10萬人左右的紀錄?!澳菚r人真的是太多了”。劉小平回憶,綠皮車每趟都嚴重超員。進站時,客運員拿著掃帚、竹篙,猛吹哨子來維持秩序。列車一進站,很多車門里面擠滿了人,無法開門,旅客只能直接從車窗上下車,要不然下車的下不來,上車的也上不去。旅客積壓滯留在當時看來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了車票都不一定能走得了,都得好幾天等,候車室、廣場,黑壓壓的都是人頭,只能坐在行李上等車,最高一天能滯留上萬人。

1996年,武昌站開始使用電子系統(tǒng)售票。

1999年開始,中國有了黃金周,武昌站從只忙春運,變成了一到節(jié)假日就忙,甚至到了除夕夜還有旅客在車站等車。T字頭的特快列車逐漸增加,始發(fā)和經(jīng)過武昌站的列車增加到了100多趟。

2004年,武昌站有了Z字頭的直達火車,K38次列車改為Z38次,從武昌到北京只需要十個多小時,實現(xiàn)了夕發(fā)朝至。到了2008年,從武昌出發(fā)到南昌、上海、襄陽等地的D字頭動車也開始在車站穿梭。

2009年12月26日,伴隨著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武廣高鐵的開通運營,一座現(xiàn)代、典雅而華美的高鐵車站——武漢火車站正式投入使用,隸屬武昌站管轄。劉小平說,在退休前能夠見證到原來到廣州、北京幾十個小時的火車一下子縮短到四個多小時,干一輩子鐵路也值了。

2010年,武昌站實行了互聯(lián)網(wǎng)售票和電話售票,增設了54臺自動售取票機,火車票的預售期也延長了,極大的方便了旅客,也讓原來春運時提前幾天帶了小板凳、帶著鋪蓋徹夜在售票廳排長隊買票的場面,永遠定格在了膠片里,成為了再也看不到的畫面。

2013年,劉小平從值班站長的崗位退休,當時車站的“鐵心楚韻580”服務臺設置了微博預約和電話預約服務等30余項特色服務項目,車站的春運也已經(jīng)看不到原來擁擠不堪的畫面。劉小平介紹,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舒適、快捷的高鐵成為許多旅客春運出行的首選,許多學生、務工人員也選擇乘高鐵出行,武昌站“民工車站”的稱號也不復存在了。

2017年春運,已經(jīng)退休的劉小平到武昌站乘車回老家時,VR模擬導航、微信助行、溫馨小屋等一系列的服務項目讓劉小平耳目一新。當劉小平聽說武漢站已經(jīng)開始試行“刷臉”進站時,更是感慨不已,連聲說:“真是一年一個新變化?!?/p>

旅客的記憶:“中國的鐵路越來越好”

  旅客高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武漢人,十多年前在廣州落了戶,但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一直不愿意離開武漢,沒辦法,每年自己要么帶著家人回來過年,要么來接母親去廣州過年,今年是送母親回武漢后乘車返回廣州。

“原來在武昌站坐車,最怕的就是春運,一到春運,車站就人滿為患,臨著春運就要卷鋪蓋在票廳通宵達旦排隊買票,去趟廣州坐綠皮車轟隆轟隆得十幾二十個小時,躺在座位下、躲在廁所里的場面我都經(jīng)歷過?,F(xiàn)在坐在家里,點點電腦鼠標,票就到手了。到廣州無論是Z字頭、T字頭的火車或者是動車、高鐵,就像孫悟空的‘筋斗云’一樣,翻個‘筋斗’就到了。原來看到殘疾人、老年人等一些行動不便的人在春運期間來乘火車,那真是一個字——難。不像現(xiàn)在,售票廳、進站口、候車室、站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了無障礙專用通道,這就是我看到的最大的變化?!?/p>

今年春節(jié)前,高先生的老母親一個人要從武漢坐火車去廣州過年,家里人在網(wǎng)上給她買了票,又在網(wǎng)上辦理了武昌站“鐵心楚韻580”服務臺微信預約服務,車站安排了志愿者為其母親提供全程的助行服務,讓高先生切實感受到了鐵路服務的提升?!胺赵絹碓胶茫每妥叩母w面了,希望武昌站發(fā)展的更好,也希望中國的鐵路越來越好?!备呦壬f。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