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科院”科學探究營今日在漢開營
2017-07-12 09:50:00 來源: 長江網

長江網訊(通訊員 王以豪 記者 吳曉敏)7月11日上午,由中科院武漢分院主辦、武漢科學普及研究會承辦的“走進中科院”科學探究營活動開營儀式在中科院武漢分院舉行。來自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和武漢中學的33名營員、學校帶隊老師以及中科院在漢各研究所課題指導老師、科普主管和志愿者參加了開營儀式。

“探究營今日開營”旨在提升青年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中科院武漢分院科技合作處副處長、武漢科學普及研究會秘書長葉昀表示,此次活動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中科院高端科普資源優(yōu)勢,探索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貫通的科技與創(chuàng)新拔尖人才的教育培養(yǎng)體系,搭建高素質青少年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通道,服務創(chuàng)新型國家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她希望師生們在科學營期間可以感受中科院的文化,感受到科研人員不斷進取的科學精神。使他們熱衷于科學探究,善于提出問題,不斷尋求答案。

科學普及工作是武漢分院的一項特色工作,近5年時間里,共開展科普活動活動300余場,組織科普報告900場次,編制完成科普讀物4份,承擔科普項目21項,組織開發(fā)科普視頻10個。據不完全統計,年均科普受眾達85余萬人次。

“小科學家”將走進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科學家一起開展科學課題研究

接下來的五天里,營員們將化身為小科學家,走進中科院,在寧靜的小洪山園區(qū)中體驗科研院所的生活:聆聽專家、學者的前沿報告,參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普場館,開展特色的科學探究活動,與優(yōu)秀的科學家面對面交流。

同時,33名營員將分成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動物學習記憶行為測試、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實驗、野生蜱蟲攜帶病毒篩查、生物和化學殺蚊劑對蚊幼蟲的效果評估、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等6個課題組,進入到中科院在漢各個研究所實驗室,與科研人員一起展開科學研究,進行實驗的初步設計、數據采集、試驗數據記錄、數據分析及實驗結果分析,了解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過程、探索科學原理。最后,各組進行課題探究活動經驗分享交流,分組進行課題的PPT匯報,專業(yè)領域評委點評,提交結題報告。

在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實驗組,“小科學家”們可以了解大腦皮層的基本分區(qū)、不同分區(qū)的腦功能差異以及認知行為活動對相關腦區(qū)血氧水平的基本影響,同時,可以學習電極帽的正確穿戴、信號的調試、結果分析,從而對行為活動中大腦的基本工作原理有進一步的理解。在動物學習記憶行為測試實驗組中,科學家將帶領學員們進行大鼠曠場實驗及高架十字迷宮實驗,觀察實驗動物在新異環(huán)境中的自主行為、探究行為與緊張度,學習大鼠抓取、數據處理等基本實驗技能。

“科學競技”與“科普報告”組成科學營養(yǎng)大餐

7月11日下午,營員們參觀了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污染泥土科學與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與生態(tài)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感受中科院的神秘與魅力。武漢文獻情報中心專業(yè)老師將給營員們教授文獻檢索課程,計算機操作指導營員們進行文獻查閱與資料搜集。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館館長、武漢科學家科普團團長張先鋒為營員們作了題為《留住江豚的微笑》的專題講座。他以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鱀豚和江豚為例,簡介鯨類動物的特征與進化,介紹白鱀豚和江豚的現狀,分析了導致長江豚類瀕危的原因。從倫理、精神、理性和科學的角度探討了保護長江豚類的意義。從個人的角度,提出了保護長江環(huán)境、保護長江豚類的具體建議。

在“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范基地”中國病毒標本館里,學員們將了解新發(fā)傳染病溯源預警方法、生物安全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體驗3D打印、VR等科普展示內容,游戲拓展,科學小知識現場競賽。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