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時,樓外花壇里那一株桂花又如期開放。黃色的小花朵嫻靜地簇擁在綠葉間,雖不起眼但香氣四溢。清芬隨清涼的風(fēng)飄送心脾,凝起一團暖意。
圖丨武漢磨山景區(qū)桂花綻放。資料圖片
“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漫步在溶溶月色陣陣花香中,不覺想起白居易這饒有情趣的詩句。被稱作“桂月”的農(nóng)歷八月,正是桂花盛開,把酒賞月的大好時節(jié),“桂”與“月”也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一輪明月亙古照耀,寄托著千載不變的祈盼,隨歲月的沉淀而厚重。雖滄海桑田,但彌漫飄升的桂香交織著月色,連起了“天上人間”,心目中秋月便總是那樣圓滿而皎潔。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對日月星辰的崇拜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緣起,而桂花走進生活習(xí)俗也可謂源遠流長。據(jù)考證,桂花在我國的生長歷史達一萬年以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海經(jīng)》中就有關(guān)于桂花的文獻記載。善寫香草的屈原,在《九歌》中也寫下“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的詩句。漢代起,浪跡山野田疇的桂花與園林結(jié)緣。明清時甚至“無園不桂”,觀桂賞桂也成為習(xí)俗。及至現(xiàn)代,園藝技術(shù)實現(xiàn)了歌中所唱,“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與生活更加親近。
圖丨金桂。李騰釗攝
探究起來,桂花受到喜愛并與秋月相聯(lián)系并不偶然。桂花花期在群花凋謝的仲秋,一樹花開,十里飄香,消弭著秋的蕭瑟與冷落。其不畏清寒、“重于香而輕于色”的品性,正與傳統(tǒng)文化中所認同的沉厚內(nèi)斂、不事張揚等相契合,所以人們往往用桂花來意喻高潔淡泊的品性。正所謂:“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p>
圖丨銀桂。李騰釗攝
在古代,囿于科技認知,人們對日月星辰多有奇幻想象,并匯合生活場景,以慰藉心靈渴望。除了對月亮上斑駁暗影的聯(lián)想,月色與花香同樣給人舒適之感,異曲同工,把桂樹植于月宮顯得妥帖而自然。“月中有桂樹”之說,漢時已有。唐代《酉陽雜俎》中記敘了吳剛伐桂的傳說:“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chuàng)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xué)仙有過,謫令伐樹?!贝藭r,還產(chǎn)生了“月中落桂”之傳說,據(jù)說杭州靈隱山即為“月中落桂”之地。唐代詩人宋之問寫詩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又給桂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得益于其開放的“天時”,桂花在中國文化中也成為吉祥的象征。古代科舉考試一般在農(nóng)歷八月舉行,人們便把考中譽為“折桂”,并用神話傳說進一步渲染,美稱“月中折桂”,“蟾宮折桂”。此外,“桂”與“貴”諧音,舊時常把它與玉蘭、海棠、牡丹同植庭前,取“玉堂富貴”之寓意。
圖丨蟾宮折桂。資料圖片
如今,現(xiàn)代科技讓我們知道了“月宮”的真實模樣,也了解了桂花落子并非秋天。然而理性的科學(xué)知識雖然提供了認知世界的鑰匙,但代代相傳的神奇故事卻是我們了解人世情懷的線索。所以盡管時光變遷,但心中那輪“滿月”始終就在那里,激發(fā)著我們對過往與未來的遐想。中秋月明時,掬一捧桂花酒的香醇,沉醉于桂花的清芬,望月懷遠,品味的是時光的滋味。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