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訊 中國共產黨已走過近百年歷程,但迄今只召開了18次全國代表大會,這與國情變化及中共自身發(fā)展有關。由于歷史時期不同,會議間隔時間不固定,會期有長有短。改革開放后,會議間隔與會期逐漸規(guī)范。
從歷史上看,黨代會從建黨早期的大致每年一次,到時隔17年、11年、13年、4年召開一次,再到十二大后固定每5年一次。會期從50天、24天、11天、8天、7天至5天不等,十四大及之后的歷屆黨代會都歷時7天。這些脈絡從側面反映了中共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
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距離1928年的六大整整間隔17年,是歷次黨代會間隔時間最長的。當時中共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處于嚴酷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根據地被分割,日軍對各解放區(qū)掃蕩頻繁,代表們很難集中起來開會,再加上整風等工作,會期一再推遲,直到1945年才得以順利召開,而且一開就是50天,七大是會期最長的一次黨代會。
中共建政后直至改革開放前,黨代會的召開時間也有過不穩(wěn)定的時期。比如,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后召開的首次黨代會,距七大有11年之久,原因是1946至1949年中國處于解放戰(zhàn)爭決勝階段。建國后則需捍衛(wèi)新政權,恢復和發(fā)展生產,還要進行局部地區(qū)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期間還發(fā)生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多種因素使得八大在1956年才召開。
開會間隔不定、會期長短不一,這并不影響黨代會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多項“第一”。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二大制定通過了中共歷史上第一部正式的黨章,五大正式設立中央政治局及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決策機關與負責日常工作的機關首次分為兩個機構,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十二大及之后的黨代會每5年召開一次,都在黨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觸。不少會議細節(jié)反映了時代變遷和中共前進的腳步。
從參會人員看,十二大代表中,青年代表占近40%,為中共注入“新鮮血液”,女排運動員郎平是當年最年輕的代表;十六大上,中央企業(yè)系統(tǒng)和中央金融系統(tǒng)首次單獨“組團”參會;十八大上,26位農民工代表首次以群體形象參會。
從會議內容看,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大首次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
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9月18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要全面審視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fā)展大勢,不斷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不斷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