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周口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樁案件引起社會關注:永城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服務中心的夏某某、劉某某在明知會議紀要違法的情況下,仍按照上級領導要求執(zhí)行了,法院依法認定夏某某、劉某某構成濫用職權罪。
會議紀要是用于記載、傳達會議情況和議定事項的法定公文。既然是“法定公文”依法合規(guī)是前提。公務員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公務員執(zhí)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的意見;上級不改變或者要求立即執(zhí)行的,公務員應當執(zhí)行,后果由上級負責,公務員不擔責。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政府工作人員抱著錯誤的“官念”,對領導指示絕對服從,明知指令違法也不敢指正,“嘻嘻哈哈圓場,嗯嗯啊啊照辦”。殊不知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只對上負責、不對法律負責的官本位意識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一種體現,最終將“得不償失”。
其實,違法會議紀要本身所反映的一些領導干部亂作為問題,更值得深思。為了讓開發(fā)商同意停建被老百姓投訴的車庫,永城市的個別領導干部通過“會議紀要”的方式,擅自繞開國家相關部門的管理辦法,允許開發(fā)商給小區(qū)增高樓層。這樣的工作方式與其說是化解矛盾,不如說是遇到矛盾繞著走,非但沒有依法履職盡責,反而破壞了權力運行的規(guī)則。因此,僅僅追究會議紀要執(zhí)行人員的責任顯然還不夠,作為制定錯誤決策的領導干部,是否也涉及濫用職權,亟須進一步追問。
會議紀要,是權力運行軌跡的記錄,更應該是對權力運行的一種提醒。前些年在一些地方,“紅頭文件”為違法拆遷行變通的有之,“會議紀要”為審批許可開綠燈的有之……一些地方的個別領導干部忽視民意,忽視程序,忽視法律,任性用權,損害人民利益,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河南周口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正是法治精神的再一次彰顯、再一種警示,黨員干部應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時時處處恪守法治精神。
權力運行不能突破法律底線。消除違法的會議紀要,治本之策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要求把所有規(guī)范性文件納入備案審查范圍,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法違憲的規(guī)范性文件,取得顯著效果。下一步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和監(jiān)督機制,比如,就行政監(jiān)督而言,對會議紀要也要像對行政規(guī)章一樣,政府法制部門應嚴格把關;就社會監(jiān)督而言,會議紀要中涉及公共利益的事項,應充分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就司法監(jiān)督而言,針對違法會議紀要等抽象行為提起的訴訟,法院應依法審理,維護公平正義。多管齊下,從源頭上確保行政權力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法治頭條工作室 張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