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在中德兩國總理見證下,長城汽車敲定了與寶馬在新能源車的合作。
(長城寶馬德國簽約)
這是今年中國汽車制造最讓人興奮的消息了。
先說長城,這是一個中國汽車業(yè)的苦孩子。既沒有一汽二汽共和國長子的優(yōu)勢,也沒有上汽廣汽的合資優(yōu)勢。過去十幾年,長城能脫穎而出,全靠聚焦戰(zhàn)略,將核心競爭力押在SUV。在這個細分市場上,憑借準確的市場切入和產(chǎn)品定位,面對自主品牌有產(chǎn)品優(yōu)勢,面對合資品牌有價格優(yōu)勢。
當其他各家都在轎車市場上拼得火熱,長城汽車卻在SUV領域迎來王者哈弗H6。
這有點像互聯(lián)網(wǎng)打打法,認準一個用戶群體,單點切入,打造出爆款。不過,爆款的下一步并不好走。當競爭對手發(fā)現(xiàn)了利基市場,必然會跟進打價格戰(zhàn)。要成就一個偉大公司或平臺,必須要有兩款以上優(yōu)秀產(chǎn)品,或者隨用戶群體/市場變化,及時推出下一款爆品。阿里有淘寶引流,還有天貓賺錢;騰訊有游戲賺錢,還要靠QQ、微信引流。即便強如谷歌,有搜索引擎的大殺器,但還要布局安卓操作系統(tǒng),以便跟上移動互聯(lián)的潮流。
長城就遇到類似的挑戰(zhàn),合資品牌不斷價格下探蠶食SUV市場,雖然哈弗H6仍然是SUV王者,但是利潤下降幅度明顯。與之相對應的是吉利汽車,近年來銷量利潤雙增長,更重要的是打造出領克這一新品牌,以沃爾沃品牌和技術加持,一掃過去低端車的形象,為吸引年輕車主人群創(chuàng)造了良好氛圍。
(魏建軍和WEY)
其實從技術指標和對比試駕上看,WEY VV7并不弱于領克01,并且在空間和內飾上有明顯優(yōu)勢。在安全性上,WEY P8更是中國首款成功挑戰(zhàn)美規(guī)尾碰測試的混合動力車型。
但是在消費者認知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WEY是高端哈弗,而領克是低端沃爾沃。隨著消費升級的普及,SUV車主從追求有車,有大車,開始要好車,要有面子的車。2017年,中國SUV市場共推出50款全新車型,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太大了。
因此,長城需要發(fā)力一個新市場。并且吸取在SUV領域的經(jīng)驗和教訓,找到符合中國特點的增量市場,找到一個國際品牌合作,實現(xiàn)品牌和技術的快速提升,以拉開競爭者的距離。
新能源車市場,這將是中國汽車的方向。投身其中的車企也已經(jīng)很多了。但是,踏踏實實發(fā)展的并不多。有的是為了補貼,有的是為了眼球。中國的新能源車,要為中國新一代消費者解決實實在在的生活需求。要適應城市中越來越嚴重的堵車、停車問題,要符合越來越多的生活工作兩地化場景,要應對東南西北地域差異性。
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國際品牌,尋求品牌和技術的突圍,這是長城汽車的選擇難點。
在BBA當中,寶馬是最先發(fā)力新能源,也是目前優(yōu)勢最大的一家。其產(chǎn)品譜系完善,銷量遙遙領先。2017年寶馬實現(xiàn)新能源車銷售10萬臺,累計30萬臺。在世界品牌中,寶馬新能源車型銷量排名第四,而奔馳奧迪均未進入前十。寶馬的野心也大,2025年,要占領全球電動車市場25%的份額。
2017年寶馬在中國市場上出售了560000輛寶馬同名品牌汽車,超過美國和德國的合計銷量。這足以說明中國市場對寶馬的重要性。更何況中國是未來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于寶馬來說,是必爭之地。
而且,寶馬還有自己的難處。
相比其他品牌,進口車在寶馬中國銷量占比較大。2017年中國累計進口汽車121.6萬輛,其中寶馬品牌進口車銷量達18.7萬輛,同比增長9.1%,領跑進口車銷量榜。其中,寶馬X系列熱銷SUV車型均在美國生產(chǎn)。寶馬,這家德國制造商,是從美國向中國出口汽車最多的汽車出口商。
因此當特朗普啟動美中貿(mào)易戰(zhàn),大大增加了進口寶馬的銷售危機。7月6日起美國產(chǎn)汽車加征25%的關稅,稅率上升到40%。這意味著熱銷車型寶馬X5的到岸價從59.8萬漲到71.8萬,成本上升12萬元;X4的到岸價從46.2萬漲到55.4萬,成本上升9.2萬元。
而在歐洲,因為英國脫歐造成關稅增加和流程復雜,很可能導致寶馬不得不關閉其在英國牛津的工廠。2017年寶馬集團共生產(chǎn)約37.8萬輛Mini品牌汽車,其中約有60%下線于此。
另一方面,寶馬是德系三大品牌中,國內合資方相對最弱,合作效果最不好的一家?,F(xiàn)在的合作伙伴華晨汽車處于東北,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遲緩、缺乏活力,相當于中國的鐵銹帶。顯然,為了市場,為了生產(chǎn),寶馬有足夠強的動機在中國再找到一個合作伙伴。
長城汽車之前沒有合資對象,又是靈活性比較高的民營企業(yè),在自主品牌內對制造成本管理、渠道體系都有獨到之處。而合作生產(chǎn)MINI電動車,看起來又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選擇。長城這邊有新能源積分壓力,寶馬需要替換英國的工廠。新合資公司坐落常州,位于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圈內,將直接嵌入到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大的核心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寶馬在中國的唯一電池工業(yè)商寧德時代,其鋰離子電池長三角生產(chǎn)基地也在常州,與長城寶馬合資工廠僅相隔幾十公里。
長城和寶馬肯定都談過其他的合作對象,但雙方的相互需要,形成了目前看來的最佳組合。因此,即便國家開放了合資股比政策,但雙方仍選擇了50:50的平等地位,并且放棄了一汽-奧迪式的命名方式,選擇了“光束汽車”這樣一個新名稱。
長城與寶馬的合作,就像武功略有小成的郭靖,遇到離家出走的黃蓉。一個憨厚敦實,志向堅定卻缺乏指導,一個聰明伶俐,名門之后但沒什么江湖經(jīng)驗。雙方聯(lián)手,在國際化研發(fā)、本地化生產(chǎn)上形成突破不是難事,難的是讓光束既能繼承寶馬的品牌,又能發(fā)揮長城傳統(tǒng)渠道的優(yōu)勢,如何讓營銷講好故事,把產(chǎn)品力轉化為銷售力。
對長城汽車而言,此次合作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意義在于,是否能在MINI新能源車上復制當年下注SUV的成功。如果說當初的競爭對手是傳統(tǒng)國企,抓住的用戶是剛剛富裕起來的農(nóng)民兄弟;那么今天面對的是造車新勢力,特斯拉,蔚來,威馬們,要爭取的則是80后90后,愿意一成首付提前消費的新一代。顯然特斯拉和蔚來在當前更懂得吊起消費者的胃口,吸引媒體眼球;那么光束,是否能夠成為長城打開新市場的那束光?
即便在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并不是最國際化,最高大上,最酷炫的公司能活下來,相反,往往是最接地氣,受益人群最多的產(chǎn)品拿下市場。比如,淘寶打敗易趣,QQ打敗ICQ,等等。
未來的新能源車霸主必然是最能滿足用戶實際需求,比如價格、里程、空間、售后服務等等,是年輕一代的第一輛車,而不是高端用戶的第二輛車;是消費者實實在在每天使用的家庭車,而不是發(fā)燒友的高科技玩具。
寶馬在工業(yè)4.0 上的智能制造能力,不僅僅是提高產(chǎn)能和生產(chǎn)效率,更重要的是為個性化定制提供了可能性,為適應新用戶群體的需求迭代提供保證。
接地氣,這是長城的最大優(yōu)勢;利用寶馬自身訴求借力升級,是長城的最好機會;與新用戶群體共同成長,是長城的最大挑戰(zhàn)。
吉利沃爾沃已經(jīng)是成功樣本,但舒服哥(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很難復制。相比起吉利對于沃爾沃的蛇吞象模式,長城寶馬的對等合作似乎會是未來主流,更有借鑒意義。所以長城方面會認為,“長城同寶馬聯(lián)姻是在民營性的合資中是最有質量的一次”。
在他們之后,江淮和大眾、眾泰和福特也在展開類似的合作計劃。過去30年汽車行業(yè)失敗的“市場換技術”,是否從此會反轉?甚至能先從市場換技術,然后再從技術獲得市場?
光束汽車公司的產(chǎn)品并非生產(chǎn)中國“特供車”,其產(chǎn)品定位是面向全球市場的。長城汽車雖然早在1998年就實現(xiàn)出口,是最早走出國門的中國汽車品牌之一。但是離真正理解全球主要市場、各國法規(guī)、技術標準還差得很遠。能否借此次合作,走出國門不僅僅是去東南亞,俄羅斯,而是能進入歐盟市場?
這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不過,長城-寶馬本身就是國家背書的牽線合作。在中美貿(mào)易戰(zhàn)陰影下,借助德國工業(yè)4.0,完成中國制造2025,對于長城汽車這樣的本土企業(yè),其實遇到了一個極好機會。
寶馬要入關馳騁,長城要揚帆遠航,于是,就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