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誰會上騙補黑名單?業(yè)內不少企業(yè)可能已經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日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夏季論壇(2016)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談到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時透露,核查的新能源騙補車企名單確認了將會公布,但具體時間還不確定。
積極發(fā)展和推廣新能源是國家一項重要的戰(zhàn)略,國務院2012年正式發(fā)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以充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和汽車工業(yè)轉型的主要戰(zhàn)略取向,將推進電動汽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產業(yè)化作為重點工作,為此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工作。
根據中汽協數據,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共銷售33萬輛,如果以中央與地方1:1的最低補貼標準粗略計算,政府給出的新能源補貼至少有330000*(3.15+3.15)=207.9億元;如果算上續(xù)航里程(參配、圖片、詢價)超過150公里、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車以及純電動大巴,這個數字遠遠超過部分媒體預估的300億元。如此高額的補貼不僅讓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表現出狂飆突進的增長,也滋生了很多灰色的現象。
今年年初,四部委辦公廳聯合發(fā)布了《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將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核查。隨后四部委成立了調查小組,劃定重點區(qū)域,調查重點地區(qū)的新能源汽車騙補情況,核查范圍覆蓋全部車輛生產企業(yè)以及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yè)、租賃企業(yè)、企事業(yè)單位等新能源汽車用戶。
經過大半年的調查,從這次大會上財政部官員的口中也可以得知,新能源核查工作已經完成,新能源騙補名單可能已經初步擬定。雖然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公布這份名單中都有哪些企業(yè),甚至曾強調“財政部和部內有關司局未接向媒體透露過核查及處理情況”,但根據核查新能源騙補以來業(yè)內各企業(yè)的異常反應,以及媒體的相關報道,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下都有誰“中招”了。
首先確定一家企業(yè)是不是存在騙補行為,有主要的幾個方向:在某一個特定時間內,新能源產量是否特別異常?新能源企業(yè)是不是有整套生產線進行正常的電動車生產,生產出來的汽車是否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技術要求?有沒有企業(yè)自建租賃公司,自我消化產品,而實際租賃公司并未運營;是否有重復利用電池,循環(huán)申請補貼等。
而在今年上半年的新能源騙補企業(yè)核查中,央視曾曝光過蘇州一家名叫吉姆西的客車制造廠,該企業(yè)2015年上半年電動車產量不過25輛,但其于年底爆發(fā)性增長,僅12月份即獲得機動車合格證2905個,以3686輛的全年總產量收官。然而經過本刊記者前往蘇州的實地調查發(fā)現,該企業(yè)生產車間簡陋,產量極低,并且部分汽車并沒有完工,就已經安上了正式的車牌,騙補暴露無遺,因此名單中少不了這家企業(yè)。
而在這次的曝光中,和吉姆西合格證及產量特別異常的企業(yè)不在少數,涉嫌企業(yè)包括:陜汽通家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江蘇陸地方舟新能源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奇瑞萬達貴州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國宏汽車有限公司、江蘇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蕪湖寶騏汽車制造有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金華青年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等十余家汽車公司。
在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性,其2015年12月單月的產量均已超過全年產量的50%,且年產量均在1000輛以上。業(yè)內分析他們本希望能趕在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最后時機,狠狠地地撈上一筆,然而卻四部委和媒體擾亂了陣腳。被央視點過名的這十家車企嫌疑最大,最有可能直接登上騙補黑名單。
而對于騙補,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向是“自產自銷”,自己出資組建公司,通過租車、分時租賃等方式,將新車從自己的左手賣給右手,咱們比較熟悉的就是康迪的左中右微公交。對于在杭州、成都、上海等地廣泛建立了左中右微公交,但在部分城市車輛的的使用率堪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認為,“像這種大型的正規(guī)又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yè)背靠大集團,不能說它是‘騙補’,只能說他們在通過一些特別的路徑‘合理’套取新能源補貼。”從這方面來看,國家方面就很難斷定騙補行為了。
當然,還有許多以生產客車等商用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也存在騙補的重大嫌疑,透過一組數據我們就能得出部分答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7.9萬輛,其中18萬輛是商用車。在去年市場,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同比僅增長了2倍,但商用車包括物流、專用車市場同比增長了8倍左右,商用車市場已經成為新能源騙補的重災區(qū)。“生產一輛純電動客車,“國補”加上“地補”以及其他優(yōu)惠政策,有些車型最高可以享受100萬元補貼?!鞍凑者@種情況,隨便一個企業(yè)生產新能源客車,都可以賺錢?!睒I(yè)內人士稱,因此在新能源騙補名單中,涉及到的客車、商用車的企業(yè)肯定也不少。
除了整車制造商,新能源騙補在使用上也被關注,一些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yè)也開始進入媒體的視線,比如媒體曝光的吉林延邊某公交公司、云南紅河州某縣級市,他采購了大批的新能源電動大巴,而缺乏有效使用率,新能源騙補心態(tài)暴露無遺。還有一種是4S店騙補貼,既經銷商通過代辦居住證、借用當地戶口等方式,幫助外地(主要是沒有地補或地補少的城市)用戶,購買帶有補貼的車輛,從中撈取利益。南京比亞迪經銷商劉鵬死前曾向相關部門實名舉報本人和比亞迪汽車(微博)有關人員及南京市相關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偽造手續(xù),騙取數額巨大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款,因此騙補名單中也應該會有該類的代表企業(yè)。
對于最終名單上會公布哪些企業(yè),本刊記者認為一定不會太多。不久前工信部部長苗圩(點擊查看最新人物消息)稱,“在核查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了新能源車騙補的問題,但是這不是大面積的事件”。業(yè)界有聲音認為,就算涉及面比較廣,相關部門也會顧慮公示以后,會不會引起消費者對補貼政策的質疑,以及對政府監(jiān)管不力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