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少人不太相信,但奧迪與上汽大眾組建合50:50合資銷售公司的事情,屬于板上釘釘。《汽車商業(yè)評論》從多方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正式消息將于11月中旬發(fā)布,新公司將單獨設立渠道,第一款產品計劃于明年4月發(fā)布。
這是奧迪在華第二個合作伙伴,合作形式類似于斯柯達在華同上汽大眾的合作模式一樣,產品以代工方式由上汽大眾生產,不是新建合資生產企業(yè),不會存在國家相關部門不予批準的可能。
奧迪與上汽大眾的談判始于一年半前。
2015年5月,奧迪告別了從2013年3月起連續(xù)26個月的銷量增加;下半年,經銷商終端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優(yōu)惠力度,打破了固守多年的穩(wěn)定價格體系。這一年,奧迪在華銷量57.09萬輛,同比下滑1.4%(全球銷量增幅3.6%),進入中國26年后首次出現負增長。
盡管今年前三季度,奧迪品牌在全球的累計交付量為1,408,800輛,對比去年同期的1347883輛,同比增長4.5%,而且前三季度一汽-大眾奧迪在華銷量為438376輛,同比增長6.3%,但奧迪在華保持第一的壓力越來越大——奔馳今年前三季度已經重新奪回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且在華銷量突飛猛進。
實事求是而言,奧迪目前的發(fā)展態(tài)勢并非異常,多年在華高歌猛進屬于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現象,不能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但繼續(xù)守住在華豪華市場的龍頭地位是德國人的期望。
而這個陣地眼看著越來越難以固守,祭出兩家合作伙伴的法寶就成為必然之選。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汽車商業(yè)評論》,奧迪認為它在華的疲態(tài),跟合作伙伴最近一年來不太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也不無關系。囿于股比份額,德方在一汽-大眾奧迪的話語權遠不及中方,面對一些問題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年中以來,奧迪在華表現愈發(fā)不穩(wěn)定。前三季度,奧迪依然位居豪華車“老大”之位。其中,A3和Q3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而A6L和A4L的情況則不容樂觀,連續(xù)被競爭對手壓制,特別是A4L竟然在換代后出現同比下滑。
這一方面說明奧迪年輕化戰(zhàn)略的成功,但在以B、C級車型為主戰(zhàn)場的高端品牌競爭中,此中態(tài)勢無疑對奧迪不利。
如是背景下,奧迪開始與上汽大眾接觸,一方面能夠推動一汽-奧迪自我變革,另外一方面能夠順理成章擴大自己的地盤。
在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下,以及“排放門”后續(xù)巨大的盈利壓力下,德國方面加速了與上汽大眾的談判進程。如今可謂瓜熟蒂落。
長期以來,大眾集團一直堅信,在中國建兩個合資公司是非常英明的決定,現在把這一策略延伸到奧迪品牌,將同樣使其相互牽制,促進發(fā)展——在中國的豪華車市場上,將只有奧迪擁有兩家渠道,奧迪相信它帶來的將是正面大于負面的能量。
而且,上汽大眾現有的平臺和部分供應商也可以快速用到奧迪身上,即節(jié)省成本,又有助于快速實現國產化——比如上汽大眾最新產品輝昂采用的就是新一代奧迪A6使用的MLB平臺。
對上汽大眾而言,這是保時捷國產項目擱淺后,謀求更高利潤幾乎唯一的機遇,自然會牢牢把握。上汽奧迪成立后推出的車型尚不得而知,從目前的奧迪產品線布局來看,A5、Q2,甚至A7都有可能,一些進口車型也有可能放入其渠道之中,當然最可能的是奧迪A5。
《汽車商業(yè)評論》認為,奧迪此舉對其在華發(fā)展可謂利好,更多的產品與網絡,再加上海方面新思維、新方式的注入,將有利于它在日益嚴峻的高端車市場競爭中再度占據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