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宋保亮(左)向學生授課
□楚天都市報記者柯稱通訊員吳江龍
人物簡介
宋保亮理學博士,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湖北省細胞穩(wěn)態(tài)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為什么有些人愛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卻很健康?找到人體內調控膽固醇水平的秘密,成為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一直以來研究的課題。美國東部時間6月7日,SCIENCE(《科學》)雜志以研究長文的形式發(fā)表了宋保亮研究組的最新成果:他們發(fā)現了一個新基因,可以調控人體膽固醇吸收。這個發(fā)現,為治療高脂血癥提供了新的藥物研發(fā)靶點。
發(fā)現高血脂“保護基因”
宋保亮介紹,他的團隊和新疆醫(yī)科大學馬依彤團隊合作,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新疆哈薩克族部分人體內有保護的基因和變異,突變攜帶者除膽固醇水平降低外,身體各項指標健康。
他們選取哈薩克族一個家系,通過分離家系成員的基因組DNA并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最終在血脂低的人體內發(fā)現一個新的突變位點,位于叫做LIMA1的基因中,這與他們膽固醇濃度低有關。這一發(fā)現也在基因敲除小鼠身上得到證實和重現。接下來,該團隊通過分子水平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變異基因介導小腸膽固醇吸收的功能和作用機理。“接下來,我們會繼續(xù)尋找影響膽固醇代謝的新基因,也會發(fā)展新的藥物和手段來調控膽固醇代謝。”宋保亮說。
專研膽固醇代謝20多年
宋保亮介紹,這項課題研究進行了7年,論文第一作者張瑩鈺博士為此延遲兩年畢業(yè),答辯后又堅持做了半年。在他看來,堅持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特質。因于此,宋保亮從研究生時期開始,20多年專注于膽固醇代謝的研究。
在宋保亮的辦公室墻上,有一張他與兩位導師的合影。讀博期間的一次“偶遇”,改變了宋保亮——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Joseph Goldstein和Michael Brown博士首次訪問中國,宋保亮專程趕到上海與他們進行短暫的科學討論。此后,他拿到了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yī)學中心實驗室的Offer,成為兩位諾獎得主在中國大陸招收的第一位博士后學生。留學美國三年,他發(fā)表了4篇高水平第一作者的文章,加強了自己作為獨立科學家繼續(xù)研究膽固醇代謝的信心。
言傳身教帶出年輕團隊
“在這個領域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需要很強的洞察力、意志力和執(zhí)行力。作為一個女生,張瑩鈺做到了。”在宋保亮看來,這次文章被《科學》雜志接收,對于參與的學生來說是最好的回報。
“宋老師為我們搭建了成熟的科研平臺,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讓我們的研究工作很穩(wěn)定和高效。我們經常一起討論課題,有想法會隨時溝通?!睆埇撯曊f,當學生在實驗中遇到困難時,宋保亮會進行鼓勵,幫助他們發(fā)現問題,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在張瑩鈺看來,正是導師的教導鼓勵和言傳身教,她的研究才能完成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