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丁晨在工作中
楚天都市報記者吳昌華通訊員楊槐柳
他輕言細語、文質彬彬,怎么看都像是個IT白領;他很少與犯罪分子短兵相接,其戰(zhàn)場是儲存著海量信息的數據系統(tǒng)。
但在大案要案的偵查中,最先勾勒并“看”到犯罪嫌疑人的,常常是這個不像警察的小伙子。他,就是武漢市公安局技術偵查支隊副大隊長丁晨。
大案中攻堅克難的技術尖兵
丁晨今年30歲,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從警僅7年,他參與偵辦的大要案件多達950余起,6次立功。近年發(fā)生的江夏“5.6”持槍殺人案、蔡甸系列別墅被盜案、東湖特大電信詐騙案等,他都是攻堅克難的技術尖兵。7年來,丁晨6次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先后獲評全市“百佳優(yōu)秀公務員”“武漢警星”“武漢市勞動模范”。
作為技術警察,丁晨的戰(zhàn)場本來是在幕后,但他偏愛跑現場。從熟悉各區(qū)地形地貌,到徒步丈量大街小巷,他常說,“到了現場,才能理解數據的意義?!?br> 同時,丁晨更愛動腦,曾自費買來大量刑事偵查、視頻偵查的書籍,探索刑事案件的新型偵查方法。有空時,他總琢磨犯罪分子的作案心理,不斷拓寬延伸自己的研究。他撰寫的《以專業(yè)隊伍打擊職業(yè)犯罪》等論文被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廳相繼推介,實戰(zhàn)效果顯著。
10天鎖定殺害女大學生的兇手
2013年11月11日晚,洪山公安分局接到報警,女大學生陳某在文化大道新路村附近下公交車后失蹤。13日,她的尸體在文化大道1號橋橋墩下的伸縮縫內被發(fā)現。
死者就讀的學校有上萬人,周邊居民數百人,要快速甄別這么多人員的相關動態(tài)信息,從中淘出有價值的破案線索,難度相當大。
丁晨作為技術警察參與案件的把脈會診,建立數據庫,完善分析模型。一連十天十夜,他吃住都在位于一個村委會內的破案現場指揮部,餓了吃點方便面或盒飯,困了靠墻稍稍地休息一下。在將附近犄角旮旯踏遍后,他對這個“看不見的對手”的行為、心理特征有了充分認識,隨后大刀闊斧展開網絡數據系統(tǒng)分析。終于他發(fā)現,男青年李某先后出現在案發(fā)現場和受害人途經地,有重大作案嫌疑。
11月23日,專案組在河南濮陽將李某抓獲歸案,經審查,他果然就是陳某案件的兇手。
10萬余條信息里淘出別墅大盜
2016年1月2日,黃陂盤龍城F·天下別墅區(qū)發(fā)生一起入室盜竊案,受害人孫先生家中名表、鉆戒、現金被盜,案值130多萬元。丁晨與戰(zhàn)友們分析案情,發(fā)現監(jiān)控視頻顯示,當日凌晨2時許,兩名男子沿著正門爬入院中,僅半個小時就得手逃離?!跋右扇俗靼高@么嫻熟,肯定是職業(yè)流竄犯!”丁晨說。他和戰(zhàn)友們循著這條思路,將排查重點鎖在流動人員上。盤龍城外來人員多,需要甄別的人員動態(tài)信息多達10萬多條,丁晨反復排查三天兩夜,從出現時間、出行方式等符合條件的人員中,篩查出一個曾乘坐出租車在現場周邊出現的男子。
專案組跟蹤發(fā)現,男子藏身于漢陽鐘家村一帶,并欲逃離武漢。1月12日,民警在漢口站將男子抓獲,當天又在武漢第五醫(yī)院抓獲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根據兩人的口供,丁晨和戰(zhàn)友遠赴深圳等地,將賤賣的贓物一一追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