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音樂劇《貓》劇照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聰
作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首,1981年首演自倫敦西區(qū)的《貓》與《西貢小姐》《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一起,成為許多音樂劇愛好者“此生必看”清單作品。
繼2009年原版《貓》來漢掀起熱潮,6月21-26日,《貓》將再度來漢,這次來漢的演出班底是倫敦西區(qū)的駐演班底。
《貓》講述的是一個全部由“貓”組成的“杰里科”世界,這個世界里的領袖貓、搖滾貓、保姆貓、劇院貓、富貴貓、犯罪貓、英雄貓……對應的其實是大千世界中的人類。
許多觀眾可能并不知道,《貓》第一次引進國內時,它的翻譯工作是一對武漢姐弟完成的。
3月31日,武漢市藝術學校前校長、國家一級編劇沈承宙在“《貓》經久不衰的秘密暨中國音樂劇發(fā)展之路分享會”上提到,1998年《貓》首次在國內巡演,翻譯工作正是由他和姐姐沈愛麗合作完成,1998年正值長江流域洪災,那年暑期除了防汛,沈承宙的工作就是翻譯,“這個戲完全由音樂和唱段組成,譯配唱詞十分艱難和復雜,但我很喜歡這個現(xiàn)代寓言般的故事,因此并不覺辛苦?!?br> 1980年赴美考察西方音樂劇,隨后將音樂劇模式引入中國,1998年與《貓》結緣,沈承宙一生就此與音樂劇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更由此被稱為“中國音樂劇第一人”。談及當下因為綜藝節(jié)目《聲入人心》引發(fā)的音樂劇熱潮,他也頗有見地。
他提到,因為這個節(jié)目讓許多年輕觀眾愛上音樂劇,這是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千載難逢的機會。對于最近因為熱度導致某些音樂劇票價虛高問題,他說:“市場需要一段時間去反應和調節(jié),但令我覺得欣慰的是,鄭云龍、阿云嘎這兩個我認識的孩子,他們面對這些熱潮很淡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