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11月5日電 “創(chuàng)建器官移植科一年開展50余例肝、腎移植無一失敗”,在接受新華網(wǎng)采訪之前,胡紅星談得最多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醫(yī)生應該堅持工匠精神,不斷創(chuàng)新和追求更高更好,才能滿足復雜多樣的醫(yī)療需求。
作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胡紅星在肝腎移植領域小有名氣。胡紅星近日在接受新華網(wǎng)采訪時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從事器官移植工作是因為愛好。據(jù)了解,胡紅星曾師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以下簡稱中山一院)教授鄭克立學習腎移植,有20余年的腎移植臨床經(jīng)驗;師從中山一院教授何曉順學習肝移植,具有10多年的肝移植臨床經(jīng)驗。2017年,在師長的推薦下、出于對專業(yè)的熱愛,以及對深圳市人才政策的信任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胡紅星帶著老婆孩子“闖蕩”深圳。
“長期以來深圳市沒有一家具備肝移植、腎移植器官移植資質的醫(yī)院,我希望深圳市在器官移植學科建設的突破能給這座有著2000余萬人口的城市市民的就醫(yī)帶來高水平的服務。”
目前,胡紅星是深圳市唯一具有肝臟移植和腎臟移植2項資質的醫(yī)師,不過他并不固步自封,他表示,“出于學科發(fā)展和更好服務患者的需要,我們必須加快壯大人才團隊。”
胡紅星就肝、腎移植技術具體介紹到,肝、腎移植是一門科學,目前的技術發(fā)展已比較成熟,且有很高成功率。肝臟移植主要治療終末期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有符合肝移植標準的肝臟惡性腫瘤等。腎移植適用于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尿毒癥病人目前治療方法主要通過長期血透或腹透來維持生命,但是生活質量很差,只有通過腎移植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肝腎移植雖然目前已可保證一定成功率,但相關要點、難點卻需格外注意。”胡紅星說,做肝移植的病人叫受體,提供器官的捐獻者叫供體。在進行肝移植手術之前,必須對這兩者進行詳細評估,病人身體情況怎么樣,有沒有高血壓、內環(huán)境是否紊亂、主刀醫(yī)生是否有資質等因素均要充分考慮,這樣才能保證手術的高成功率。
腎移植手術過程相對肝移植要簡單些,腎移植原來病腎不用切除,新移植腎置于髂窩,腎移植要獲得成功重點更多在于術后處理。
目前,雖然肝腎移植技術發(fā)展比較成熟,但胡紅星表示需要突破的領域還很多。“肝腎移植目前治療效果很好,但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供體短缺、邊緣供體使用、供體器官維護與修復、器官保存時間短等。另外,尚處于實驗研究階段的異種器官移植及器官克隆如能成功將能從根本上解決器官短缺的難題,當然這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作為一名醫(yī)生,我們必須全身心把精力放到臨床和患者身上。”胡紅星認為,一名合格的醫(yī)生要永遠走到病人的床邊去,要和病人面對面地做交流。同時,醫(yī)學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學科,醫(yī)生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有“大國工匠”精神,力爭把每一件事做好;要不斷學習,學習同行,學習國外,在不斷地比較中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和推動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