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3日是黃曉明的41歲生日,在這一天,公益媒體、NGO和社會組織等50余家公益機構集體發(fā)布微博為黃曉明慶生。公益權威雜志《中國慈善家》評價黃曉明:現(xiàn)實版的“慈善俠”。
除此之外,伴隨黃曉明十多年的粉絲們也延續(xù)以往的傳統(tǒng),用公益行動來為他慶生。12日,黃曉明明天愛心基金山東青島站的志愿者曬出免費發(fā)放黃手環(huán)的行動。為有需要的老人或孩子佩戴上黃手環(huán),并在其中附上姓名、家址、親人聯(lián)系方式等,容易引起路人關切,幫助走丟的孩子或老人回家。這一行動由黃曉明的粉絲自發(fā)展開,在全國十余個省市地區(qū)同時進行。有網(wǎng)友評價說“這才是偶像和粉絲之間的正確打開方式”。
粉絲對公益的熱衷受黃曉明的影響。2004年,為了救助一個生病的影迷小煙,黃曉明和其他影迷共同承擔了治療費用。小煙痊愈后,出于感恩,在黃曉明影迷會做起了志愿者。
2008年,汶川地震,黃曉明和幾位醫(yī)護專業(yè)的影迷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參加救援,粉絲會后方接應,他們在災區(qū)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災后救援工作。也正是從那以后,影迷會開始系統(tǒng)化地跟隨黃曉明一起做公益。
2014年4月20日,明天愛心基金正式宣告成立,黃曉明散布在全國各地的影迷分會成了基金會的志愿者站點。直到今天,這些粉絲志愿者們一直參與黃曉明發(fā)起的黃手環(huán)的發(fā)放、探望陪伴空巢老人等公益活動。
善良的底色,成就“俠之大者”
在一次采訪中,黃曉明說到,公益之心源于家庭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小的時候家里條件不是很好,姥爺寧可自己餓著肚子也會把吃的送給上門討食物的人”。讀了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后,“要像大俠一樣幫助其他人”的想法在他心中萌芽, “《射雕英雄傳》是我讀的第一本武俠小說,最喜歡里面的郭靖,希望自己可以像郭靖一樣行俠仗義,幫助很多人”。
黃曉明做的第一次做公益也是在拍攝金庸先生的作品期間。2004年,還是演藝圈新人的他在拍攝《神雕俠侶》時結識了《新聞晨報》的記者曾玉。一次聊天中,曾玉無意中說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有很多孩子因為貧窮上不起學。當時收入并不算高的黃曉明立刻讓曾玉幫忙牽線,拿出幾萬塊錢,資助了40多個瀘州的貧困兒童。
15年不變的是初心,改變的是更寬的維度
明星做公益一直頗受爭議,最常出現(xiàn)的負面詞語就是“跟風”和“炒作”,在面對這些聲音時,黃曉明選擇泰然處之,因為他知道行動和時間會證明一切。 “如果因為一些負面的聲音就不做了,那誰去做呢,只要跟著內(nèi)心去做就好,只要那些被幫助的人開心就好”。
回看黃曉明的15年公益路,不變的是初心,改變的是更寬的維度。公益不僅僅是以人為本,環(huán)境問題也不能忽視。面對霧霾問題,黃曉明請荷蘭團隊制作了霧霾戒指作為禮物送給媒體,借此呼吁大家保護環(huán)境。他配音了雅克貝漢導演的紀錄片《地球四季》,并捐出全部片酬請城市中的孩子們看這部電影,他說對美好自然的向往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要從小培養(yǎng)。
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也是黃曉明重要的公益課題。2008年,他認養(yǎng)雙胞胎熊貓平平和安安,成為“成都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愛心大使,并拍攝保護大熊貓的宣傳片。2016年,黃曉明被授予“全球保護大熊貓愛心大使“,受邀出訪美國華盛頓動物園探訪大熊貓,呼吁人類保護大熊貓首先就是要保護環(huán)境。
在2018年電影頻道發(fā)起的“星光行動”中,黃曉明在云南江城實地調(diào)研,追尋野生亞洲象的足跡,和當?shù)刎撠熞吧鷣喼尴蟮墓ぷ魅藛T學習如何通過大象的糞便判斷他們的食物。在他看來,只有不斷地了解才能更好地保護野生亞洲象,從而解決當?shù)厝讼蠛椭C共處的問題,利用當?shù)氐锰飒毢竦淖匀毁Y源幫助老鄉(xiāng)脫貧致富。
今年是黃曉明做公益的15個年頭。截止到2018年11月,他累計捐款、捐物超過4500萬人民幣,為各大公益組織、慈善機構募集善款上億人民幣,他發(fā)起了1個公益基金會,1個專項基金,17個慈善項目,免費愛心代言18項,參與其他公益慈善項目21個,獲得各類公益慈善榮譽23項。
對于黃曉明來說,慈善絕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數(shù)字,就像由他主演的電影《無問西東》中的一句臺詞:“這個世界上缺少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源自內(nèi)心的真心、正義、同情”。15年來,捐款、捐物、創(chuàng)辦專項公益基金、關注弱勢群體、認領大熊貓、助養(yǎng)流浪貓狗……這些大概都源于他“真心、正義、同情”的俠者之心。“慈善是一輩子的事業(yè)”、“慈善是忍不住想去做的事情”,這是黃曉明在慈善方面最常說的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