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百歲老人李循芳越活越有滋味 98歲時還堅持每天去公園鍛煉
2017-09-17 10:19:00 來源:武漢晚報

開欄的話

百歲

老人

在硚口區(qū)漢中街愛國社區(qū),住著一位百歲老人。老人名叫李循芳,1917年5月18日出生,在漢正街已住了60個年頭。在街坊指引下,我們來到這位精神飽滿的老人身邊。老人62歲的小兒子袁純?nèi)A在她耳邊簡單介紹了下我們。老人看到攝影記者手中的相機,整了整衣服,坐直身體,朝著鏡頭揮手。

百歲老人李循芳記者李子云 攝

“我為什么長壽?心里痛快呀!”

采訪過程中,小兒子袁純?nèi)A開玩笑地問老人:“你為什么長壽啊?”老人拍著胸脯說:“心里痛快!”

一團和氣的家庭氛圍,尊老孝親的家風家教,兒女們承歡膝下,老人自然心情愉快。此外,樂觀、堅強、友善的性格也是她長壽的秘訣。老人耿直樂觀,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自己能想得開,喜歡去人多的地方,愛與人交流。

盡管現(xiàn)在聽覺減弱了,別人講的話也聽不太清楚,可她仍喜歡坐在人群里,看著大家開玩笑聊聊天,臉上總是笑瞇瞇的。左鄰右舍也都很喜歡她,看到她出門,都喜歡和她攀談上幾句。

這兩年,因行動不便出門少了,有時候家人也會推著她去公園逛逛,會有好多婆婆爹爹圍過來問候一番。經(jīng)歷百年風風雨雨,老人的生活越過越有滋味。當她得知記者是老鄉(xiāng)時,激動地要和記者攀談,從聲調(diào)中能深刻感受到她的那份鄉(xiāng)情和鄉(xiāng)音。

李循芳老人的身份證

75歲兒子:

“我要回家看媽媽!”

李循芳老人原籍仙桃,育有四子兩女。在老家種過田、也在村委會當過干部。1954年,隨丈夫遷到漢口。丈夫在1974年時因意外去世,此后李循芳一人拉扯大6個兒女,現(xiàn)已四世同堂。

逢年過節(jié),兒女們不管身在多遠,都要回漢陪母親。二兒子袁紹華已75歲,和他的子孫住在上海。距離和時間都擋不住他們一家回家過年的腳步?;疖嚿系哪贻p人問他:“爺爺,你為什么還要擠火車?”他說:“我要回家看媽媽!”一到除夕,所有的子女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再住上十來天。兒孫滿堂,數(shù)十口人擠在這個老舊的三層樓里,這才叫過年。

2015年,98歲高齡的李循芳在家不慎摔了一跤,髖關(guān)節(jié)骨折??紤]到老人年事已高,醫(yī)院不能為老人手術(shù),只能采取保守療法。雖然請了保姆,但兒女們擔心母親不適應(yīng),每天輪流來照顧她,24小時家中不離親人,為她清洗、按摩。8個月后,在家人悉心照料下,老人基本康復(fù)了。

98歲時,還買菜、做飯、洗碗

老人能干,也愛勞動,年輕時在老家仙桃的時候,就是背上背著孩子干農(nóng)活,來到武漢又忙活著照顧一家大小。兒女成家后,也是一到周末就招呼他們回家吃飯。98歲的年紀,買菜、做飯、洗碗一人全包,從不需要孩子們幫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母親最拿手的沔陽三蒸,其樂融融。

老人一個人的時候在家呆不住,愛出去運動。老人每天早上5點起床,簡單做點飯菜帶在身上,就到硚口公園去鍛煉。這個習慣她堅持了三十多年。下午就和街坊鄰居打打紙牌、聊聊天,日子過得不亦樂乎。

袁純?nèi)A在介紹老人的生活習慣時,強調(diào)老人生活規(guī)律。他告訴我們,每天她都要喝一碗湯,吃點青菜和粗糧,飲食上葷素搭配。最愛吃的當數(shù)蒸菜和魚了。因為是獨居,有時候飯菜做多了,也會吃隔夜的食品。她非常喜歡外出,骨折后出門少了,可老人也不喜歡在家里窩著。就算只能在附近坐坐,也要出門曬曬太陽,和老街坊有一句沒一句地聊會天,中午再睡個午覺,怡然自得。

現(xiàn)在,政府加大了對高齡老年人的服務(wù)力度,每天有專業(yè)護工上門服務(wù),社區(qū)網(wǎng)格員隔三岔五上門看望,送慰問物資和慰問金。今年5月18日,是老人百歲生日,社區(qū)黨支部書記朱福生帶著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志愿服務(wù)隊的志愿者們專程為老人賀壽。

記者盧士昌 通訊員張韋 鄧琳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