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7日,“竹溪廚嫂”培訓班走進竹溪縣豐溪鎮(zhèn),吸引60余名家庭主婦參加培訓(資料圖片)。圖/通訊員 顏義眾
秦楚網訊(十堰晚報) 記者 鮑歡 通訊員 曾晨報道:“竹溪廚嫂”月入8000元,鄖西“七夕繡娘”心靈手巧、丹江口“水都巧姐”邂逅“千年漢繡”,這些女性技能讓普通農婦搖身一變成了“香餑餑”,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帶動了當地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熱潮。
竹溪縣水坪鎮(zhèn)的小李今年40歲,曾是普通農婦,在家種地、帶孩子,丈夫在城關鎮(zhèn)做木匠,月收入僅2000元。2014年,“竹溪廚嫂”培訓班走進水坪鎮(zhèn),小李報名參加,當年就被武漢一家竹溪菜館聘為主廚,月薪8000多元。“真沒想到能拿那么高的工資?!毙±钚χf。前年,在外 開闊了眼界的小李決定自主創(chuàng)業(yè),夫妻倆在深圳開了一家酒店,經營得風生水起。
為讓“竹溪廚嫂”走得更遠,竹溪縣2000年在該縣就業(yè)培訓中心成立廚師學校,分期分批對農村有一定烹飪基礎的女性進行專業(yè)培訓,不少用工單位慕名前來招聘。2013年底,湖北省第三批“十大勞務品牌”名單出爐,“竹溪廚師”名列其中。據初步統計,自立門戶或為他人掌勺的“竹溪廚嫂”有1萬多名,共帶動10多萬人從事餐飲業(yè),年創(chuàng)收20多億元。
一匹白布、幾縷絲線、幾根繡花針、一雙巧手,幾個月時間,馬奶奶就能繡出一幅惟妙惟肖的作品。年近70歲的馬奶奶,眼不花、手不抖,每天針不離手,繡出大量充滿鮮活民間色彩的刺繡作品,十堰、北京等多地手工刺繡愛好者不遠千里來向她求購繡品。和“竹溪廚嫂”一樣,鄖西婦女天生一雙巧手,她們依托七夕文化,以針線為媒,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織女繡”,打造手工織繡產業(yè),開發(fā)旅游品牌營造了良好氛圍。
實施品牌戰(zhàn)略,找準切合點,提高刺繡手工制品的藝術性、觀賞性和時尚性,全面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這是近年來丹江口市“水都巧姐”手工制品人才培養(yǎng)項目的目標。今年8月,湖北木蘭花漢繡培訓基地正式落戶丹江口市,標志著“水都巧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開班。培訓班特別邀請武漢的漢繡傳承人現場授課,通過學習針法圖樣和實際操作,讓學員盡快掌握漢繡基礎技能,獨立創(chuàng)作出旗袍、卷軸畫、圍巾、抱枕、茶包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