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究5000多張顯微圖片 再探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之謎
2017-12-21 08:43: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圖為:越王勾踐劍內(nèi)部樹枝晶結(jié)構(電視截屏)

圖為:江旭東嘗試復原了2500年前的越王勾踐劍真容:一枚閃著黃白色光澤的寶劍。(圖片由省博提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連紅

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播出湖北省博物館的寶藏后,越王勾踐劍的“守護人”、80后博士江旭東圈粉無數(shù)。上周,江旭東博士應邀為省博物館“禮樂學堂”社教團隊及志愿講解員帶來《越王勾踐劍二次研究》的主題講座,深入探究越王勾踐劍的制作工藝及千年不銹之謎。

越王勾踐劍自1965年出土以來,其制作工藝、千年不銹之謎便是大家探討的話題。1977年,考古界對越王勾踐劍進行過兩項無損檢測,結(jié)果顯示:銅劍的錫含量15%至18%,與東周普通銅劍一致。黑色紋飾處錫、鐵含量均高于基體,且含少量硫。這兩項研究在當時技術條件下難能可貴,但受研究條件限制,之后再無更多實驗數(shù)據(jù)支撐。

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介紹,借《國家寶藏》錄制、播出的契機,省博物館組織新一代文保專家對國寶展開進一步深入研究。接到任務后,省博文保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材料物理專業(yè)博士畢業(yè)的江旭東,利用學科專長,動用三維視頻顯微鏡、便攜式合金分析儀、拉曼光譜儀等該館現(xiàn)有先進無損檢測設備,立馬開展工作。

江旭東在幾次近距離觀察越王勾踐劍后,決定在高倍顯微鏡下對劍進行通體檢測。他驚喜地觀察到劍身、劍刃等部分分布著樹枝晶。顯微鏡將劍身全部區(qū)域拍攝成5000多張顯微圖片,在機器初步合成后,團隊加班加點,人工將圖像拼接成一份全景顯微大圖?!斑@些星羅棋布的樹枝晶,正是解開其制作工藝的一把鑰匙?!苯駯|說,可以清晰地看出,越王勾踐劍的劍身和劍刃系一體鑄造。

該劍為何千年不銹?長期以來的說法多是“因劍身經(jīng)過硫化處理”,但江旭東研究發(fā)現(xiàn),該劍和同一墓葬其他青銅器上的黑色部分,含硫量均很高,可見硫并不是其不銹的原因。經(jīng)對同一墓葬的多把青銅劍進行化學成分分析,該劍千年不銹的主要原因是其銅質(zhì)好,雜質(zhì)少,制作工藝精良,出土時有劍鞘保護。外部原因則是墓葬環(huán)境好,同一墓葬也出土了幾把幾乎沒有被銹蝕的青銅劍。“千年不銹是由諸多因素促成的,并非單一因素,所以越王勾踐劍才顯得尤為珍貴。”江旭東說。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