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電鐵軍援埃側記:為“東非屋脊”送去光明
2018-04-21 08:27:00 來源:荊楚網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通訊員 梁晶晶 黎金勇 時雨欣

非洲,人文生態(tài)原始、景致神秘,令旅游者心馳神往。

不過,對于國網湖北電力檢修公司總工程師嚴利雄和他的援埃隊友們來說,在非洲東北部埃塞俄比亞度過的日日夜夜非比尋常,終生難忘。

埃塞俄比亞平均海拔近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稱。該國的復興大壩水電站送出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目前在海外竣工的規(guī)模最大的輸變電工程,也是目前東部非洲線路最長、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輸變電工程,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示范工程。大壩輸出經過Dedesa、Holeta兩座變電站(簡稱D站、H站),其中H站是世界規(guī)模最大的500kV變電站,工程包括上千公里的線路。該工程對改善埃塞俄比亞電網結構、解決其首都地區(qū)電力供應緊張問題將發(fā)揮顯著作用。

2017年底,國家電網湖北電力公司45名專業(yè)技術人員分4批次踏上了援助、幫扶之路,開始了為期3個月的驗收、調試、送電工作,為東非屋脊帶來光明。

風險危機如影隨形

近年來,埃塞俄比亞社會動蕩不安。今年2月,埃塞俄比亞總理辭職,當地社會局勢更趨緊張,援埃的湖北電力人處變不驚。

“電話通的時候可以干活,如果電話突然不通就代表有狀況,我們負責線路工作的人員離變電站幾百公里,只能隨時找附近的旅館躲避。”帶隊前去的國網湖北電力副總工程師劉祖永說。

從H站到D站開車需要6小時,兩站之間都是動亂地區(qū),為協(xié)調和安排好工作,劉祖永和負責技術統(tǒng)籌的嚴利雄在3個月內來回往返了14次,有時候在路上遇到堵路或車輛被征用,他們就擠在當地的小面包車上往變電站趕。

“到了埃塞俄比亞,才從心底里感受到和平的重要,能生活在和平、富強、安全的中國真的很幸福?!眹览塾芍缘馗袊@道。

“老司機”體味原始作業(yè)

輸電運維班班長孫忠慧和劉志剛是有著幾十年線路作業(yè)經驗的“老司機”,但面對陌生狀況仍不免發(fā)怵。

當地的山嶺起伏不大,但海拔高,有的地方沒有路,只能靠腳走。他們穿行于叢叢灌木中,在蜿蜒曲折的小河里踩著石頭跳來跳去;他們用斧頭砍去線路障礙,用樹桿測量距離;為防帶瘧疾病毒的蚊蟲叮咬,他們穿的長袖衣服干了濕、濕了干……由于是野外工作,沿途荒無人煙更沒有餐館,靠方便面和榨菜充饑。

“當地的一些食物我們不敢吃,因為不敢生病??!萬一因為生病而影響了工作進度就麻煩了?!睂O忠慧說。

在1100公里的線路上,他們發(fā)現缺陷540項,督促施工調試單位處理缺陷420項,并編制了巡視、定期維護輪換試驗標準作業(yè)卡80份。

一座座鐵塔架著高壓電線穿梭在山嶺中,像聯通中非的友誼之線。埃塞俄比亞人的感激、微笑,讓他們忘記了辛苦,如沐春風。

“一帶一路”上的友誼使者

一次援埃,別樣體驗。

由于社會局勢和工作的特殊性,變電運維人員不允許隨意出變電站——“關在變電站的鐵絲網內,只能白天看猩猩、晚上數星星?!弊冸娺\維人員李霄和李璐笑道。

他們需要把所有設備和檢測項目一一檢查、記錄、核實,才能進行缺陷消除并方便下一批來援埃的同志,每天的任務都很飽滿,無節(jié)假日。有一天,李霄和李璐突然上吐下瀉,擔心得了瘧疾,他們驅車幾個小時到首都去抽血檢查,這是他們在該國走得最遠的地方。抽血檢查完后,這兩個年輕人回來仍然堅持參加核查和早晚會,感動得當地人直豎大拇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批援埃人員將專業(yè)、高效、規(guī)范的技術手把手教給埃方人員,探索編寫了一整套適合當地操作的《現場運行專用規(guī)程》,編制標準化驗收作業(yè)指導卡5722份,消除變電缺陷226項,為埃塞方今后的管理運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同時,援埃團隊還促成了H站和D兩站的永久性帶電運行,將來可使埃塞電網減少85%的跳閘率。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今年4月,該公司24名援埃人員再次啟程,前往開展為期一年的運行維護工作。

他們奮斗在“一帶一路”的友誼大道上!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