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里刨出“金娃娃”!武漢新洲這三個村發(fā)展特色農業(yè)各有妙招
2018-06-28 12:27:00 來源:荊楚網

圖為:曾經撂荒田,如今蓮蓬豐收在望。

湖北日報訊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饒純武 通訊員 黃建兵 金輝

武漢東郊新洲區(qū)徐古街一些鄉(xiāng)村,年輕人“棄耕務工”,留守村民老齡化突出。傳統(tǒng)種植業(yè),勞動強度大,比較效益低,一些田地被撂荒。

6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徐古街走訪了解到,近年來,鄉(xiāng)村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大力發(fā)展特色農業(yè),田還是那塊田,收入翻數倍,留守農民和經濟組織的種地熱情被點燃,曾經的撂荒地,正一片片被激活,成為搶手的香餑餑。

大和村:變廢為寶,鄉(xiāng)村振興“魔法奇跡”

六月荷花香滿湖,紅衣綠扇映清波。時下,武漢新洲區(qū)徐古街大和村,田間荷花正競相綻放。

6月16日,端午小長假第一天,天氣晴好,來自武漢三鎮(zhèn)的游客賞荷花、采蓮蓬,大和村村頭熱鬧起來。

這一天,蓮蓬種植戶何玉榮坐在村頭樹陰下,輕松賺了300多元。

何玉榮種蓮蓬的引路人是徐古街駐村干部何志祥,他告訴記者,2014年駐村時,見村里有些撂荒田,留守村民以老年人為主,種稻谷收入不高,而種蓮蓬,不需要重體力勞動,管理簡單,收入可觀,于是他多次動員村民在撂荒田種蓮蓬。

2015年初,何玉榮等3戶農民開始試種。何玉榮在2畝多撂荒水田,栽種蓮蓬,當年收入七八千元。這下何玉榮來了干勁,次年,他將自家的4畝水田,也改種蓮蓬?!懊慨€蓮蓬收入4000元,是種稻谷的4倍!”何玉榮老伴謝香齋說,她家種的蓮蓬,游客自采占一半,每年7月至9月,會有批發(fā)商進村收購,“采摘蓮蓬這活,我和老伴干得來?!彼f。

在示范戶帶動下,2016年初,大和村撂荒的水田,被留守村民搶種一空。62歲村民謝進宏,一次撿了7畝撂荒水田,全部種上蓮蓬?!拔覀兒笫诪潮居?00多人,年輕人都外出了,平時灣里只有20多人,我今年62歲,在全灣勞動力中是最年輕的!”謝進宏笑著說,自己以前也外出打工,現(xiàn)在看來,種蓮蓬比打工強,人也輕松許多。

在引進蓮蓬種植前,大和村600多畝水田中有130多畝撂荒,有的已荒了10多年。

村黨支部書記程福喜說,全村40多戶留守老人種蓮蓬,有的年收入數萬元。

扁擔山村:蝦稻共作,產業(yè)蹚出致富路

6月12日上午,烈日當頭。

徐古街扁擔山村55歲村民梅進文,在水田中起蝦籠,一會兒就收獲一大筐小龍蝦。他說:“合作社一天撈蝦2000斤左右,多數賣到武漢市場,小蝦苗賣給周邊村及麻城等地養(yǎng)殖戶?!薄?016年前,這塊田還是雜草叢生!”村黨支部書記陶文林介紹,扁擔山村地勢平坦,水源豐富,10多年前,一年種三季(雙季稻和油菜),現(xiàn)在種地農民多在60歲以上,一年只種一季稻谷,畝產千元,純利400元左右,不如在外打幾天工,全村拋荒耕地100多畝。

2016年春節(jié)后,新洲區(qū)城管委掛職村第一書記肖雪與陶文林商量,如何盤活本村土地資源,增加留守村民收入。老家在公安縣的肖雪,提出“蝦稻共作”想法,并帶著村支書陶文林和4名村民到公安縣取經。陶文林發(fā)現(xiàn),扁擔山村非常適合發(fā)展蝦稻共作,并與公安縣種植養(yǎng)殖戶對接。

2016年3月,公安縣種植養(yǎng)殖戶在扁擔山村成立專業(yè)合作社,以每畝500元流轉田地600畝,開展蝦稻共作。扁擔山村,成為徐古街蝦稻共作第一村。

村民陶準軍夫婦因病致貧,在合作社打工,一年可掙1萬多元。2018年,陶準軍一家5口脫貧。

陶文林介紹,小龍蝦畝產值4000元,蝦稻共作“一田兩收”,與種一季稻谷相比,每畝增收3000元。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效益,也開始嘗試蝦稻共作。

目前,蝦稻共作已發(fā)展到徐古街曹興寨村、周灣村等8個行政村,帶動當地農民就業(yè)203人。

孫咀村:衢州取經,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6月12日,記者在徐古街孫咀村栗林灣看到,綠油油的紅薯藤在坡地上纏繞。種植戶梅順林一鋤頭下去,挖出一大串小紅薯,“這叫小香薯,皮薄如紙,主供賓館酒店自助餐,比普通紅薯貴幾倍!”

梅順林是新洲區(qū)舊街街九明村人,前些年赴浙江衢州看望朋友時,發(fā)現(xiàn)當地種植小香薯效益可觀。

與九明村一河之隔的孫咀村有不少撂荒地,是否可以種植小香薯?

2017年元月,梅順林再赴衢州了解,確認孫咀村的撂荒地,特別適合種植小香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微堿性沙土,土質疏松透水透氣。

于是,梅順林在新洲區(qū)城管委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種了30多畝小香薯,一年收獲兩季,畝產4000斤,當年被搶購一空,畝收入達萬元。

2018年1月,梅順林又在孫咀村流轉土地500畝,并成立了一家公司,建立小香薯生產基地。小香薯需要栽種、除草、收獲和分揀,每畝人工費達800元。

村黨支部書記陳金洲介紹,孫咀村留守村民中,60歲以下男性10多人,55歲以下女性40多人。村委會正征求留守村民意見,為有勞動力的農戶,每戶調劑5畝地種植小香薯,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徐古街有關負責人陶興喜說,2015年,徐古街有精準扶貧對象551戶,目前降至100余戶,這與各村特色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密不可分。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