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xiàn)場,志愿者陪參營兒童畫圖 武漢大學Smile服務隊供圖
參營兒童為吉祥物“笑笑”戴上花環(huán) 攝影:李靜怡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蔣楚劍 李賢 郭妍宇
“媽媽,為什么我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呢?”這是唇腭裂患兒小宇(化名)時常問媽媽的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是媽媽華女士(化姓)不愿提及的一個事實。8月20日,在武漢大學口腔醫(yī)院舉辦的“樂微笑唇腭裂語音及心理親子康復夏令營”活動上,武漢大學Smile服務隊志愿者們的陪伴讓小宇綻放了燦爛笑容。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唇腭裂語音及心理親子康復夏令營于2016年開辦第一屆,今年是Smile服務隊志愿者和武漢大學口腔醫(yī)院專家們第六次來赴與特殊天使們的夏日之約。為了加強院校合作,此屆夏令營除邀請來自武漢大學口腔醫(yī)院的唇腭裂外科專家、正畸專家、語音治療師、社會心理分析專家外,還特別邀請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唇腭裂外科心理及語音專家龔彩霞、尹恒,共同助力唇腭裂公益事業(yè)。
滿滿的愛讓患兒家長也想加入
“唇腭裂從小到大的序列治療過程是需要父母和醫(yī)生艱辛付出的。我常說,上帝相信你們是富有愛心的父母,于是送給你們一個特別的孩子;上帝希望我們成為有愛心的人,于是賦予我們一個特別的職業(yè)?!?月20日開營儀式上,武漢大學口腔醫(yī)院唇腭裂外科首席專家傅豫川教授的一番講話,令家長華女士紅了眼眶。
華女士的兒子小宇今年8歲,不到8個月時便接受了唇腭裂手術。參營第一天,看著孩子綻放的燦爛笑容,華女士便覺得“這趟來值了”。來自志愿者和專家們滿滿的愛,也讓華女士有了新的目標,“除了希望孩子在夏令營里能通過語音訓練和心理輔導,有一個提升,我也希望未來能加入這個團隊,將這份愛傳遞下去。”
已有800個唇腭裂家庭受益
傅豫川教授介紹,唇腭裂患兒為了模仿并發(fā)出正常語音,通常會代償性將發(fā)音部位向后移,這樣即使術后形態(tài)及功能恢復較好,患兒將依然存在語音異常問題。同時,由于存在面部外形缺陷和語音、聽力等生理功能障礙,患兒的心理健康也會受到不利影響。
如今越來越多的唇腭裂家庭開始重視手術治療,但唇腭裂患兒的發(fā)音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卻鮮有人關注。針對這一現(xiàn)狀,武漢大學Smile服務隊從2016年開始舉辦“樂微笑”唇腭裂語音及心理親子康復夏令營,為患兒家庭提供多學科專業(yè)指導,完善診療計劃。到目前為止,已有800個唇腭裂家庭從中受益。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為期5天的夏令營中,來自武漢大學口腔醫(y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的唇腭裂外科專家、正畸專家、語音治療師、社會心理分析專家都會加入指導,為8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唇腭裂患兒和其家庭提供個性化診療與全方位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