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告慰英雄父親,努力成為棟梁之材
2024-08-17 11:48:00 來源:荊楚網

八月酷熱中,一則感人至深的消息震撼網絡。烈士邱建軍的女兒邱悅璇,手持華中農業(yè)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在父親遺像前深情傾訴。此景不單是一個家庭的動容瞬間,更是精神傳承的鮮活寫照,深深觸動大眾心弦。

邱建軍,這位英勇的烈士,以生命捍衛(wèi)了正義與和平,為社會的安寧付出了最為寶貴的代價。他的離去,給家庭帶來無盡傷痛,但他所留下的,是無比崇高的精神遺產,是那份對責任的擔當、對正義的堅守以及對國家和人民的無私奉獻。

現在,邱悅璇懷揣錄取通知書站在父親遺像前,這通知書不僅是她個人奮斗的結晶,更是對父親精神的傳承和延續(xù)。它象征著邱悅璇在父親的激勵下,不懈追求進步,努力實現自身價值。她被成功錄取,是對父親在天之靈最好的告慰。在成長的道路上,她或許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挫折。沒有父親在身邊的陪伴和指導,她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但父親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化作她內心最強動力。

這引發(fā)對家庭教育的深思,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是豐厚的物質條件,是無盡的寵愛和呵護?或許都不是。真正能夠影響孩子一生的,是父母以身作則所傳遞出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邱建軍雖然離開了,但他以自己的英勇和奉獻,為邱悅璇樹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燈塔。這種精神的引領,遠遠超過了任何物質的給予,讓邱悅璇在成長的道路上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態(tài)度。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邱悅璇的故事也反映了社會對于烈士家屬的關愛和支持的重要性。不能讓烈士的家屬在失去親人的痛苦中獨自承受生活的壓力,而應該通過各種方式,為他們提供幫助和關懷。這不僅是對烈士的尊重和紀念,更是對社會正義和善良的弘揚。

對于華中農業(yè)大學來說,迎來邱悅璇這樣一位特殊的新生,也是一份責任。學校應該給予她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讓她在這個新的環(huán)境中能夠茁壯成長。同時,也可以以她的故事為契機,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更多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人才。在未來的日子里,期待邱悅璇能夠在華中農業(yè)大學這片知識的沃土上,繼續(xù)發(fā)揚父親的精神,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相信她一定能夠用自己的所學,為社會作出貢獻,讓父親的名字因她而更加熠熠生輝。

邱悅璇與父親遺像前的這一幕,將永遠定格在大家心中,提醒著人們,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懈奮斗。應營造一個尊重英雄、關愛烈士家屬的良好社會氛圍,讓每一個為國家和人民付出的人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讓每一個在英雄精神激勵下成長的孩子都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陳虎(“清江劍”網評團隊、長陽縣委政法委)

責編:沈素芬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