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通訊員 吳晶
“孩子已經幾天沒有和我說話了,我該怎么辦”“爸媽整天在家里嘮叨,好煩……”炎炎夏日,驕陽似火,天氣升溫,然而,親子關系卻降至“冰點”。暑假期間,本該是學生和家長親密溝通、一起休息娛樂的好時光,然而不少家長和孩子確實滿腹委屈和憤怒,進入缺乏相互理解、缺乏有效溝通、家長忽視孩子真正需求的困境。其中,不少家長更是恨不得馬上開學。
日前,針對這一問題,極目新聞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每逢長假“神獸”回籠,親子關系亮起紅燈幾乎成了慣例。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湖北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以下簡稱12355服務臺)心理專家羅海紅,羅海紅指出,親子關系不僅僅是看“孩子愛不愛父母”或“父母愛不愛孩子”,更多時候,親子關系好不好的關鍵在于“技巧”。掌握好的技巧,學會“尊重”和“有愛”的表達,家長才有可能跟青春期的孩子和平共處。
湖北武漢12355青少年服務臺
親子關系從“母慈子孝”到“雞飛狗跳”
“本來學習就不好,還不趁暑假趕緊趕下”“好啦,我知道啦,你不要一直說,煩不煩啊……”八月的一個早上,市民黃女士(化名)和女兒的爭吵又開始了。
黃女士很無奈,本來學校讓家長趁著暑假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加,改善一下親子關系,但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她明顯感覺到,這個假期親子之間的感情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每況愈下,她想要改善這種關系,但是做起來卻適得其反。
12355服務臺工作人員接聽熱線
12355服務臺工作人員介紹,黃女士的經歷并非個例,在暑假期間,12355服務臺接到了不少家長的電話,都是反映這類的問題。每年的暑假總會讓親子關系變得緊張,想要親近孩子,最終又不得不遠離孩子,甚至有家長坦言,因為家里的氣氛太難調節(jié),自己下班后情愿在外面閑逛一下,以避免回家見面的尷尬。
據統(tǒng)計,7-8月期間,12355服務臺熱線共接到親子關系、家庭教育類電話179通,積極回應青少年成長煩惱和發(fā)展難題。
市民劉女士也大吐苦水表示,由于工作原因夫妻需要經常出差,暑假期間自己的11歲兒子由爺爺奶奶照顧,孩子現在通宵玩手機、玩游戲更是常態(tài),不僅作業(yè)不能正常完成,視力也直線下降,自己無法與孩子有效溝通,常常發(fā)生激烈爭吵,情緒十分焦慮?!罢f他兩句就又哭又鬧,真不知道該怎么管孩子了,盼著快點開學,讓學校管吧?!?/p>
記者就此問題咨詢12355青少年服務臺專家羅海紅,她介紹,暑期由于相處的時間有所增加,親子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更容易突顯出來,家長也更容易將目光聚焦在孩子的不足之處。當“指揮棒”從老師手中轉交到家長手中,家長想努力成為負責合格的家長而抓牢控制權。
羅海紅解釋,暑期期間的親子關系就像一幅剛開始幾天是“母慈子孝”,現在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鬧得是“雞飛狗跳”,這個過程,從放暑假開始計算,往往只需要一到兩周的時間。
假期家長全“包辦”引孩子抱怨
家長管束太嚴、個人活動受限制、與家長之間溝通不暢……實際上,暑假期間,困惱的不僅是家長,放假在家的孩子也有很多煩惱。在12355服務臺的暑期托管班上,記者走訪了解到,大部分的孩子暑期跟家中都發(fā)生過摩擦。
“暑假我爸媽給我報了寫字班、游泳班、籃球班,平時上午還要參加暑期托管班,我都沒時間跟小伙伴一起玩。”12歲的樂樂(化名)表示,本來暑期想按照自己的安排來過,結果爸媽早早就安排了,自己覺得很失望。
12355服務臺工作人員和專家進行線下輔導
在羅海紅看來,孩子們經過一個學期的“披星戴月”、緊張學習的重壓之后,終于迎來假期,渴望能喘口氣,好好放松一下。假期希望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去滿足自己在生活、娛樂、社交等各方面的需求。但暑假期間,孩子每天都在身邊,當看到孩子不好好學習只是娛樂、社交,家長難免就會爆發(fā),想要幫其安排。
當然,也有家長會嘗試和子女溝通,但是往往“溝”而不通,由于互相之間不信任、不理解而不歡而散。17歲高二女生小麗來電反映,自己平時成績還不錯,本來約好暑假跟同學一起出去旅游,但是父親非要自己參加“數化競賽”,兩人多次溝通但都不滿意,覺得父親不理解也不信任自己。
12355服務臺工作人員聯系了小麗的父親,他解釋自己想讓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學,都是為她好,現在自己一開口說話,孩子就很抵觸,對自己還有些反感。
羅海紅認為,孩子需要“閑暇教育”,他們有玩耍的天性,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玩的氛圍和玩的時間,把玩耍的決定權還給孩子。不要過多干涉孩子的安排,特別是“不許這樣”“不能干這個”,這樣的要求加上波動的情緒,對親子關系來說就如同一枚“定時炸彈”。
專家支招:關系保持親密有間,適當“留白”
暑假期間,如何和孩子們一起愉悅地度過假期,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羅海紅提出,改善溝通質量首先就要做到真正的平等,不是“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這樣大家的心情會好很多,溝通也會暢順一些。
心理專家羅海紅
羅海紅也就此提出幾點建議,第一,親密有間,注重界限。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經由自我探索不斷發(fā)展、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家長需要分清哪些是孩子的事情,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孩子的情緒,哪些是自己的情緒,邊界清晰,親子才能更加輕松。本著“不求不助,有求必應”的原則,即孩子不需要時,不主動去干涉和控制。家長懂得“留白”,孩子才能生出自己的智慧,而當孩子需要時,家長就是孩子的后盾,可以提供支持與幫助。
第二,“閑聊”比說教更管用。很多時候家長都太會講道理,卻不會聊天,而講道理往往會破壞關系,聊天卻能促進和解,增進情感。當家長在和孩子分享對事物的看法時,更容易看到真實的彼此,實現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家長們不妨“忘記”講道理,學會聊天吧。
第三,幽默有趣,讓家更可愛。溫柔有時比威嚴更有力量,而幽默常常比武力更有效。當家長上百次怒吼咆哮,最后無力地給孩子貼上一個負性的標簽時,不妨試著幽默一回,可能會有驚喜。家長讓自己幽默一點,讓家變得有趣一些,家庭成員會彼此滋養(yǎng),孩子的狀態(tài)會更積極。
第四,合格的家長應該學會“自私”。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愛自己”,每個家長都要學會自我關懷,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也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當家長能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時,孩子才獲得“授權”,自己被好好對待,自己開始好好說話,才能好好地對待孩子,才能和孩子“有話好好說”。
“希望家長能夠慢下來,多多用心去陪伴、見證、欣賞孩子的成長,也多多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绷_海紅認為,降低期望值,放松身心,是暑假親子關系應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