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善意,匯成清泉涌流
2024-08-30 08:51:00 來源:荊楚網(wǎng)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張雙雙

閱讀提要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每一次善舉、每一份感恩,都如涓滴入海,不斷厚植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土壤。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8月29日,本報報道《“遠安兄弟”還情記》,就是這樣一個質樸溫暖又令人動容的故事。

哥哥雷宋明意外燒傷,并不富裕的鄉(xiāng)親們你2元、我10元,湊起了115筆捐款;24年后,哥哥已不在人世,弟弟宋來波不忘他的囑托,替亡兄還情報恩。

知恩圖報,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傳統(tǒng)美德。這對遠安兄弟自幼失去雙親,與爺爺相依為命。爺爺去世后,哥哥又因意外大面積燒傷,因為好心人送來一筆筆捐款,哥哥才得以入院救治,轉危為安。在哥哥雷宋明的筆記本上,沒有一句訴苦,寫下的都是左鄰右舍的無私相助:不僅有燒傷后收到的捐贈明細,還有“每年給我們倆一人一套衣服”“一雙棉鞋”“6斤豬油”“幫忙干了很多次農(nóng)活”……命運坎坷艱辛,但來自身邊點滴溫暖的善意,給了這對苦命兄弟好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在哥哥離世后,宋來波找到了這個記載著滿滿溫情的筆記本,“10元以下還100元,10元以上按20倍還”,3199元的捐款,他一共還了31100元。

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huán)結草,生死不負。20多年前的點滴善意,如同滴水融入大海,在多年后又反哺鄉(xiāng)里,匯成愛的清泉涌流。這份跨越時空與生死的感恩之心,在生活的磨礪和歲月的積淀中愈發(fā)珍貴厚重。

我們常說恩重如山,感深至骨,述說的并不是恩情之重之大,需要怎樣去進行回報;而是這恩情背后,有著至深至重的鄉(xiāng)梓之情、親友之情、手足之情、同胞之情……如山的,是種種人與人之間最為樸實厚重的深情厚誼,所匯聚而成的人間大愛。

荊楚大地,人杰地靈,蘊藏著豐盈悠久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這種美德,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勤勞善良的荊楚兒女心中代代傳承。有鄉(xiāng)風鄉(xiāng)情,有家風家訓,有危急關頭的舍命相助,也有看似尋常的一飯之恩……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片土地孕育了無數(shù)感人至深的好人好事,涌現(xiàn)出熠熠生輝的道德群星?!靶帕x老農(nóng)”陳廷海、“油菜院士”傅廷棟、“義診醫(yī)生”杜榮輝、“帶貨郎”鄧蘭舟……他們誠實守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敬業(yè)奉獻,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凡人善舉,一點一滴不計得失的無私奉獻,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構筑起中華民族之魂的基石。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每一次善舉、每一份感恩,都如涓滴入海,不斷厚植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土壤。這股蓬勃的生命力,讓“崇德向善”成為時代主旋律,讓傳統(tǒng)美德在現(xiàn)代社會煥發(fā)出全新的光彩,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提供豐厚的道德滋養(yǎng),匯聚成社會進步、文明發(fā)展的澎湃動力。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