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東湖評論:講好長江故事,深入發(fā)掘長江文化時代價值
2024-09-06 20:39:00 來源:荊楚網

9月2日下午,從湖北省人民政府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首屆長江文化藝術季將于9月14日至11月4日在湖北舉辦,近2個月的時間將舉辦10場長江文化藝術活動,屆時將充分展示長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共同擦亮長江文化新名片。長江之水萬古奔流,千年文脈生生不息。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xiāng)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賡續(xù)長江文脈,講好“水靈靈”的長江故事。

長江流域山高水長,峰巒競秀,鬼斧神工,天造地設。春暖花開時節(jié),兩岸桃紅柳綠,江面波光粼粼,涵養(yǎng)出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由此帶來文學藝術、思想哲學的蓬勃發(fā)展。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無數詩篇,贊美這江水的壯闊與柔情,有王維“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的怡然自得;有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的倜儻不群;有蘇軾“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曠達超脫......長江文脈匯融自然之美、人文之韻,無不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明要堅持古為今用,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展示傳播更多承載長江文化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豐厚長江故事歷史底蘊,讓奔涌千年的長江文脈為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凝聚澎湃動能。

長江文脈源遠流長、創(chuàng)新超越、與時俱進。史前的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各有風姿;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荊楚文化瑰麗浪漫;明清兩代長江文化臻于繁盛。長江文化從原始石器文化到現代工商文化領時代之先,記錄了中華文化的繁榮發(fā)展,結出了燦爛的文明碩果,這些無不展現了長江文化既一脈相承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特質。如今,長江流域漁家唱晚、游人如織,從巴蜀的古韻到楚漢的豪情,從江南的婉約到荊楚的雄渾,豐富的旅游資源已成為長江文化的時代“名片”。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積極實施長江經濟帶發(fā)展戰(zhàn)略,充分發(fā)揮資源稟賦優(yōu)勢,加強文旅深度融合,建設唐詩宋詞水墨寫意的煙雨江南,打造品質高端服務精致的城鎮(zhèn)名片,繪就業(yè)態(tài)時尚景美民富的綠水青山現實畫卷,在保護、傳承、弘揚中深入發(fā)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為加快建設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因水而興,因江而盛”是長江文化的綿延卷軸,無論是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還是久居此地的居民,都對這片江水懷有深深的眷戀。講好新時代長江故事,不能將長江文脈描繪成玄之又玄的“道”,而是要讓長江文化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浸潤人們的精神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時強調:“深入發(fā)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出更多體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币龑Ш凸膭钗乃囎髌穭?chuàng)作生產聚焦長江題材,講好長江故事,推出更多滿足人民群眾需求、體現長江文化內涵的優(yōu)質文化產品走進千家萬戶,讓群眾共享文化“盛宴”。要優(yōu)化長江流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聚焦文化交流和傳播體系建設,推動長江文化育民、惠民、利民,讓“水靈靈”的長江故事深入人心、成風化俗,建設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使長江文化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長江之水滾滾東逝,長江文化生生不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xù)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當前,傳承長江千年文脈,深入發(fā)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應有之義。首屆長江文化藝術季即將開幕,屆時以多樣化的文化活動為載體,向世界展示以長江文化為代表的人類多元文明,激發(fā)受眾情感共鳴,助力新時代“長江之歌”傳唱得愈加嘹亮。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廖宸(武漢經開區(qū)軍山街道)

責編:陳泉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