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低溫災害要溫情與專業(yè)并進
2018-01-08 08:32: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今天我們應對自然災害的手段在逐漸升級,但面臨的挑戰(zhàn)也在加大。2008年席卷南方的冰雪災害已經(jīng)過去10年,眾志成城抗擊冰雪的精神應該一以貫之。
    受雨雪天氣影響,全國多地出現(xiàn)寒潮、暴雪、暴雨藍色預警。本周,我省大部地區(qū)最低氣溫或達-14℃至-8℃。極端低溫天氣來襲,我省相繼啟動了雨雪冰凍天氣交通Ⅱ級應急響應,氣象災害(低溫冰凍)Ⅲ級應急響應。
    氣象變化連著最真實的民生,每一場雨雪,每一次降溫對社會運轉、民生保障都是巨大考驗。如何應對天寒地凍、風霜雨雪帶來的治理難題?如何在冰封千里,雪飄萬里的時候,解民生之憂,保民生之暖?如何提高預警、保障、搶險的專業(yè)化能力?是擺在各地方政府、各職能部門面前的嚴峻考題。
    越是氣溫之低,越要保民生之暖。對困難群眾來說,被褥棉衣夠不夠?取暖設備有沒有?對戶外工作者來說,防寒措施到?jīng)]到位?安全和健康有沒有保障?對普通市民來說,天然氣夠不夠燒?出行受不受影響?這些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在極端低溫的大環(huán)境下,都是民生大事。極端低溫的應對好似一面鏡子,映照的是有多少務實為民的情懷,有多少解民憂解民困的擔當。面對新的氣象條件,武漢市日前調整天然氣限購政策,將每戶居民每月購氣量不超過150立方米調整為220立方米,透露出關懷民生的主動性。施政的溫度和人情味,能讓人們在天寒地凍中感受到一股暖意。
    防災、救災帶有很強的專業(yè)性特征,僅有溫暖和溫情還不夠,還需要科學、現(xiàn)代的應急救援體制支撐。未雨綢繆,才能防患于未然。當極寒、冰凍、雨雪步步逼近,只有搶在前面做好預判,做足應對方案,才能避免猝不及防、手足慌亂。及時的信息發(fā)布,科學的調度指揮,全局的研判謀劃,在氣象災害應對里顯得尤為重要。面對災害,只有救援反應迅速高效,救援力量充沛有力,才能讓受災群眾看到希望,增強信心。無論是紓解因冰凍所致的高速之堵,還是救援因雨雪側翻的事故車輛;無論是對倒塌房屋群眾的轉移安置,還是對滯留旅客的妥善保障,或是對電力、通訊的全力保障,都是對現(xiàn)代化救災應急體制的檢驗。
    應對自然災害是一個長久命題,發(fā)揮人的力量將災害損失減小到最低,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jīng)驗、不斷取得進步。2008年席卷南方的冰雪災害已經(jīng)過去10年,但眾志成城抗擊冰雪的精神應該一以貫之。今天我們應對自然災害的手段在逐漸升級,但面臨的挑戰(zhàn)也在加大。10年的發(fā)展,鐵路、公路等交通的連貫更加緊密,人員、經(jīng)貿的往來更加頻繁,假如極端低溫災害應對處置不力,將給社會生活帶來巨大影響,絕非危言聳聽。尤其臨近春運,做好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置預案,更是關乎萬千老百姓回家團圓的夢想。迎接冰雪和低溫的考驗,首先要將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中,讓充滿溫度、溫情的治理手段同專業(yè)化的應急機制相結合,我們一定能打一場應對極端低溫的漂亮仗。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