灘沱菜薹臘肉粥
2018-04-22 07:14: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 趙啟喜
    我家住長江三峽西陵峽的南岸邊,小地名叫灘沱,又叫南沱。南沱的長江水流趨緩,河汊多而平,淤泥堆積松軟肥沃,四季土壤濕潤,適宜栽種水稻、瓜果蔬菜,六畜興旺,是長江邊小有名氣的“聚寶盆”。農(nóng)歷雨水節(jié)氣之后,煙柳絲兒若隱若現(xiàn),菜薹仿佛一夜之間竄出來了,過不了幾日,花箭萌出。那菜薹通體肥嫩,婀娜多姿,瀟灑著朵朵碧葉。
    菜薹是學名,鄉(xiāng)下習慣稱菜心。據(jù)史籍記載,家鄉(xiāng)種植的一種紫菜長出的菜薹,明清時成為湖廣地區(qū)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chǎn),曾被封為“峽州御菜”,與長江武昌魚齊名。
    鄉(xiāng)下吃菜薹,不花哨,簡單,但有味道。有的炒著吃,把菜薹洗凈后在鍋里爆炒,配些熏豆腐干,放點油鹽、大蒜就起鍋;有的煮著吃,下些面條或是綠豆皮什么的,邊吃邊加菜薹,熱乎乎的;有的腌著吃,把菜薹用開水燙一燙,然后切碎,撒上鹽,腌上半天或一天,再爆炒一下,吃起來酸中帶脆,咯咯嘣嘣作響。
    每逢這個季節(jié),母親幾乎每天早上到菜園摘下一竹簍子菜薹,將莖葉揀擇清洗干凈,掐成一節(jié)一節(jié)的,長長短短,用竹籮箕擱在木架子上涼吹一會兒。接著燃起旺旺的柴火,鐵鍋里盛上山泉水,水燒開了放上一把大米。大米是生米最好,事先把米放水中浸泡一會兒,泡米的水要一塊倒進鍋里。切一塊臘肉,將肥肉煉成油水,瘦肉切成肉丁,與大米一起煮了,等大米熬開花時,將菜薹倒進去,加鹽用文火慢慢地燉,出鍋時撒點蔥花,菜薹臘肉粥成了。
    母親告訴我,菜薹粥好吃不好吃,原料最重要。家中的菜薹是土生土長的,用農(nóng)家肥作底肥種植,不沾化肥農(nóng)藥,既新鮮又甘甜;臘肉也是家養(yǎng)的土豬肉,加之上好的農(nóng)家粳米,口感既清香又鮮嫩,味道自然就不同了。
    那年,《山楂樹之戀》電影劇組50多號人馬,駐進我家鄉(xiāng)的村舍取景拍攝半個月時間,恰逢是菜薹臘肉粥的主打季節(jié)。一天,劇組工作人員品嘗了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的菜薹臘肉粥后,對母親的手藝贊不絕口,當即下訂單,每天需要三四鍋菜薹臘肉粥,準時送到劇組駐地。劇組收班時,演員們向母親討教做菜薹臘肉粥的秘訣,母親吐露真情,原來粥中放了生姜、陳年橘皮,才風味獨特,具有開胃、去寒、消食功能。母親還精心為演員們做了一鍋菜薹臘肉粥當作“送別宴”,劇組“班頭”塞給母親200元錢支付辛勞費,母親堅決推拒了,羞怯地說,瞧得起咱鄉(xiāng)下人,才放心喝臘肉粥,這是我的福氣,哪還收錢呢?
    家鄉(xiāng)的菜薹臘肉粥樸素、地道、養(yǎng)人,就像我的母親那樣樸實無華,寬厚頤人。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