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到蛤蟆石
2018-04-22 07:14: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 李哲夫
    去年,我加入了崇陽鄉(xiāng)鎮(zhèn)公務(wù)員的隊伍,前不久被臨時安排去天城鎮(zhèn)蛤蟆石村查驗扶貧工作滿意度,由此切身體會到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分量。
    那日陽光和煦,天朗氣清,我懷著雀躍的心情第一次踏上了蛤蟆石村的土地。一路經(jīng)過許多獨門獨戶的農(nóng)家小院,成群的鴨子聲勢浩蕩地闖過小路,涌上池塘邊的小土坡。得知我是新入職的公務(wù)員,村干部熱情地向我介紹了村名的由來。蛤蟆石村因村中有眾多大小不一的石頭酷似蛤蟆而得名。果然,在公路一個拐彎處,佇立著一塊巨石,形似金蟾張開大嘴,其下散落的石塊恰似一群蛤蟆子孫,形態(tài)各異。這塊大蛤蟆石不僅是村名的由來,也是村里的地理標志。
    抵達村委會以后,我們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明確工作內(nèi)容,隨即在村干部的帶領(lǐng)下馬不停蹄地入戶開展工作。小車在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靈活而平穩(wěn)地穿行,村干部一邊開車,一邊向我們介紹即將走訪的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楊別明兩口子的家,我拿著筆和本子,跟在同事身后,看到夫妻倆戴著草帽,正在自家的新房里忙上忙下。小兩口得知我們是政府的工作人員,特別熱情地端來了茶水。同事問了他們幾個問題,我在一旁聽著,暗暗驚喜:眼前這座新房子是國家補助建起來的!除此之外,政府還通過各種幫扶政策對他們家進行了家庭產(chǎn)業(yè)扶持,本來夫妻倆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繼續(xù)外出打工,生活走進了死胡同,卻因為政府的幫助而豁然開朗。如今小兩口不僅住房有了著落,還收獲了維持生計的產(chǎn)業(yè)和手藝。在我的固有印象里,貧困戶一般都是頹靡凄苦、郁郁寡歡的形象,然而在楊別明兩口子的臉上,我只看到了搬進新家的喜悅和對新生活的向往。
    告別楊別明夫婦,我們又陸陸續(xù)續(xù)跑了好幾家。在臨近鄉(xiāng)間公路的一戶人家里,我見到了楊明晃老人。老人身體還算健朗,家里養(yǎng)了一只看門的小花狗。他家進門的第一間大堂里堆滿了半成品木材。同事告訴我,在政府的技術(shù)幫助和資金支持下,老人的小兒子自食其力,做起了木工生意,不僅建了新房,生活越來越好,前不久還娶了媳婦。臨走前,老人激動地握住我的手,用蹩腳的普通話表達對政府的感謝。我眼眶一熱,回頭看了一眼帶隊的村干部,他站在門外,笑著沖我點了點頭。
    短短一天時間,我們一行人跑了二十七戶人家。我看到了留守在家的陳細初老人,領(lǐng)取教育補助的小孫子乖巧可愛,客廳墻頭貼滿了他的三好學(xué)生的獎狀;我看到了妻子身患重疾卻對生活依舊樂觀的夏冒龍一家,在政府的幫助下又新購置了一千多只雞苗,把家禽養(yǎng)殖做得如火如荼;我看到了勤勞的晏衛(wèi)紅兩口子,父慈子孝其樂融融,說到結(jié)對幫扶干部,他們千恩萬謝紅了眼睛;我看到了蛤蟆石村全體干部的付出和努力,讓這個小村莊離“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近一點,更近一點。
    短短一天的工作體驗讓我感動萬分。我深深自豪于我所身處的偉大國家和這個時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我來說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飽含熱情,由點及面,代表著無數(shù)基層干部默默無私的奉獻,更為無數(shù)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群眾送去了冬日里的暖陽。
    返回的路上,我們又經(jīng)過了那塊張大嘴巴的金蟾巨石,夕陽余暉的映照之下,它顯現(xiàn)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神采,仿佛就要吐出象征著幸福富裕的金幣。灌溪河水靜靜流向遠方,幾只黑白相間的番鴨從河邊的草窠里鉆出來,排著隊兒回家。路邊的農(nóng)家小院里傳來歡聲笑語,空氣中夾雜著當?shù)靥禺a(chǎn)的油茶的香氣。炊煙裊裊,天邊一輪紅日。寒冬已盡,春天來到蛤蟆石。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