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麗
提泉水,是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我鄂北老家的日常事,大多由老人兒童完成。提水用的器具是粗糙的水壺、瓦罐。老家水源充足,有三個大壩,其中龍口壩最大,全村的飲用水就是通往龍口壩的堰塘供應(yīng),我們叫吃水塘。塘闊水清,渴了,捧起來能暢飲。但是,到了夏天,水溫高,喝生水容易拉肚子。村里沒有茶樹,茶葉是奢侈品,客人來了,主人忙乎倒茶。所謂茶,無非是桑葉、花生葉,偶爾有金銀花、野菊花,但小孩子不喜歡那種苦味。暑期“雙搶”,農(nóng)活忙不過來,除了年老體弱的人喝土灶上燒的開水,大多人靠泉水解渴。
我最喜歡在清晨和黃昏后提泉水。拎著水壺,踩在綿軟的青草上,清風(fēng)吹著,早上有晨露滋潤赤腳板,黃昏有落霞披在雙肩。山泉在北山坡的小峽谷,是由山上流下的清泉,天長日久滴水穿石,形成的米缸大的小水潭。潭邊野草葳蕤,潭底小石磊磊。水多的時候,家家能打一壺,水少的時候捧著水壺接水。那泉水不緊不慢,有時成細(xì)線,有時成水滴,一壺水得半天接滿。在烈日暴曬下,人流的汗比泉水還快。越急越躁,越躁越渴,忍不住抱起水壺猛灌,臉上脖子都是水。后面排隊的不樂意,就有人喊:“快點,莫把水糟蹋了,我們還沒打呢!”
往往在我拎著水壺滿載而歸的路上,會遇到去打水的人。老遠(yuǎn)他們就會問:還有沒有水呀?當(dāng)我說沒有,他們會改道去那個叫“深處”的水洼。“深處”是兩座山之間的一片洼地,有兩里多路,要翻幾座山。深處的水洼灣里人叫“沁水凼”,或是“牛腳凼(因為?。保D晁疁睾艿?。尤其是暑天,手指伸進去冰得抽筋,喝一口透心涼,倍兒爽。水凼像水井,舀一瓢淺一點,等一會,地下水沁出來,到最初的界面又不漲不溢。水凼在山底,緊挨稻田,水底多泥沙,太熱的時候,看見沒人來,我們就捧起水洗臉,洗手,這樣輕微一攪動,水就渾了。有調(diào)皮的男伢索性舀水沖洗身子,弄得渾身雞皮疙瘩,玩夠了想穿衣服,卻見水蛇在衣服不遠(yuǎn)處慢悠悠爬行。一聲驚叫,光身子的男娃抱起衣服就跑。跑到半路,才想起忘了水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