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觀點·聲音
2018-10-28 07:36:00 來源:湖北日報
    圖為:蕉陰澄夏﹙國畫﹚李也清作

    “現(xiàn)實”如此復雜,“主義”又如此艱難,那我們如何言說現(xiàn)實?當人們愈益被現(xiàn)實所困擾的時候,文學何為?作家何為?也許,“現(xiàn)實感”是一個可以帶來希望的把握現(xiàn)實的能力、路徑與方法?,F(xiàn)實感,顧名思義就是對現(xiàn)實的感覺。為什么有的人在現(xiàn)實面前不至于迷茫,甚至能夠找到實質與方向,而另一些人總是被現(xiàn)實所裹挾,所脅迫,掙扎得越厲害,陷得就越深,這就是他們在現(xiàn)實感上的差距。文學史上那些偉大的作家,特別是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秀作家,他們的差異是那么巨大,他們?yōu)槲覀冐暙I了不同的故事,刻畫了不同的人物,描繪了不同的場景,給我們帶來了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的不同的現(xiàn)實,他們在“主義”上也各有各的立場與判斷,以他們不同的見解創(chuàng)造了各自的意義世界。但有一點是相似的,那就是他們都有著驚人的現(xiàn)實感,正是這樣的優(yōu)越的現(xiàn)實感使他們超越同儕。所以,我傾向于將現(xiàn)實感看作一個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核心素養(yǎng)”。
    ——汪政《現(xiàn)實·現(xiàn)實感·現(xiàn)實主義》長篇小說選刊2018年10月02日
    詩是可解釋的,但解釋的前提、路徑和終點,應當仍舊是廣義的詩。遺憾的是,我們經常看到新詩闡釋是在非詩的層面展開,這種“非詩”體現(xiàn)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散文化,把詩句拆成散文重新逐段講述一遍,疊床架屋地告訴我們詩人在說什么,想說什么;另一種是哲學化,從一些核心詞匯和意象出發(fā),借助不停的轉喻和聯(lián)想,與坊間流行的各種西方哲學攀上親戚。這兩種非詩的解釋,一種把詩拖進敘述的泥濘,一種將詩拽上哲學的高空,無論我們從中獲得的最終感受是什么、是好是壞,它都和原來那首詩喪失了關系。
    而這種情況之所以習焉不察,和漢語新詩作者、讀者長久以來對翻譯詩的依賴有關。在一首詩的翻譯中,能最大限度保存下來的是這首詩要表達的意思、意義和大部分意象,也即一首詩中隱含的散文梗概和哲學碎片,而所謂語調、句法、節(jié)奏、音韻等需要精微辨認和用心體驗的內在關系,以及依附于這種內在關系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極容易在翻譯中喪失。這么說,并非要拒絕翻譯詩,而是要認識到,當我們照著一般翻譯詩和閱讀翻譯詩的習慣去解釋一首詩的時候,我們或許正在丟失一首詩在傳達和交流過程中最不應該丟失的體驗。
    ——張定浩《增強文藝批評感受力——以詩歌批評為例》人民日報2018年10月23日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