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詩社成員在熱烈探討。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通訊員 孔帆升
詩心處處有,詩社積聚詩心而生,湖北很多縣市都有詩社,通山縣原野詩社成立只有6年,從當初的12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73人,在全縣名氣漸旺。今年來,詩社在微信群每日開課,群友輪流開講,還布置“七日一詩”的作業(yè),日常采風詩作不斷,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通山的傳統(tǒng)文化一直保持很好,民間詩人以前就經(jīng)常組織活動?!?1歲的現(xiàn)任詩社社長趙祖培回憶,2012年春節(jié)大家聚會時終于下定決心,成立詩社,有了組織。在通山縣九宮大道322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穿過斑駁的柵欄門,看到詩社白墻上的章程齊全,七八名詩社成員正圍坐一起熱烈討論著。
詩社剛成立時有一半成員來自農(nóng)村,而今涵蓋各行各業(yè),年紀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是25歲的成韓笑,加入詩社才3個多月,老詩人們夸她,“詩寫得好,有靈氣。”成韓笑讀高中時就喜歡詩,今年大學畢業(yè)后在縣財政局上班?!拔沂堑氐赖耐ㄉ饺耍郧熬吐犝f過原野詩社,看過他們出的詩集,當時很驚奇,我們這個小城里人才濟濟?!背身n笑所在單位就有好幾人進了詩社,她也是通過詩作打動了詩社前輩,順利入社。
和其他詩社的隨性不同,原野詩社給人感覺比較“嚴苛”:每晚7時至8時,詩社在微信群開課,主題成系列,譬如詩詞的手法、格律、起承轉合等。上完課還有作業(yè),一般是每周交一首詩,或是命題詩,或是雜詠,有時半個月交3首詩,詩作都發(fā)在群中,由大家自由評論。成韓笑說:“這種學習過程讓我很有收獲?!?br> 詩社每年還舉辦4次以上的公開講座,給愛詩者辦培訓班。這兩年,所辦刊物《原野詩詞》進入農(nóng)家書屋以及18所中學。“我們想用古老的種子傳遞新的文明,助力通山爭創(chuàng)中華詩詞之鄉(xiāng)?!壁w祖培說。今年7月,詩社到石門村采風,有感于石門村因精準扶貧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寫了一組詩。
采訪中,成員們紛紛表示:大家因為共同的愛好聚在一起,詩社也是一個溫暖的家。
56歲的何敬忠因工傷臥床6年,生病前他喜歡詩詞,生病后加入詩社?!艾F(xiàn)在,我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寫詩。”每當疼痛時,他就寫詩給自己加油。妻子吳麗娟說,他手腳不能動彈、不能打字時,就一字一句念給她聽,她再敲出來?!半y以想象沒有詩,他怎么能熬過來?!?br> 詩友吳伏境寫過一首《野風吟》,是對原野詩社的注解——
原野之聲發(fā)俚鄉(xiāng),穿溪越嶺過荊湘。
隨春疏柳樂天韻,入夏搖荷朱子章。
素玉雕梅崇陸伯,金秋醉月憶蘇郎。
新時聯(lián)草興詩社,一派笙簫萬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