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麗宏
年年立春,不在六九頭,便在五九尾;不管五九六九、在頭在尾,立春,總是新鮮鮮、脆嫩嫩,給人心里添上一份歡喜和希望。
人們說,春打六九頭,天天喝香油!春打五九尾,天天啃豬腿。意思是,春天來了,沒有不好的。真的,春天沒有不好的。我們把立春叫“打春”,說得那個(gè)響亮!形象!干脆!有一種世界已確定、四季新開始的樂觀。而今年,打春就在年三十,豬年,以冒芽的春天,啟開了封面。
那個(gè)打春的打呀,是滿院子的紅對聯(lián),刷刷貼上門,是紅燈籠搖曳在春風(fēng)里,是大紅福字,照亮了滿院的福氣。
那個(gè)打春的打呀,是打招呼的打。春,生生澀澀從田頭那邊踟躕而來,帶著一點(diǎn)善意的打擾和問詢,像一載未見的老友,冒失失伸出手:“喂,新年好呀!”
那個(gè)打春的打呀,是老農(nóng)甩起鞭花兒,“啪”的一響,驚動(dòng)了槽邊臥著的老牛,牛眼亮一亮,閃出春天的潤澤;“哞——”一聲,抖落歇了一冬的慵懶和倦怠。
而如果說立春呢,就嚴(yán)肅多了。立,是奠基,是初立,是重整河山,是改朝換代;是建章立制,是一套新的律令從即刻開始。它顫巍巍走上御階,好似被輔佐的新王,傲然登基,躍躍欲試。
萬里江山等著它描繪,風(fēng)花雪月等著它調(diào)遣。這么“立”起來的春,多了肅穆呆板,少了民間亦莊亦諧活靈活現(xiàn)的煙火氣兒。
當(dāng)然了,打春,起初本就是皇室行為。舊時(shí),立春儀式盛大,堪比春節(jié)。人們在立冬后,便著手砍桑,插架,以為牛骨;冬至后,以土和泥,塑于?!肮恰?,為牛樣。
立春這天,皇帝親自出馬,主持儀式。百姓們盛裝而出,載歌載舞,用彩鞭鞭打塑好的泥牛,祈求一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禮畢,搶幾塊泥牛碎片歸家,視為吉祥。
這場全民運(yùn)動(dòng),代代相傳,謂之,打春。
這一場場隆重的打春,忽略的是帝王,凸顯的是百姓。他們打春牛,搶春意,抱一團(tuán)春意帶回家,真正是“勤勞人家春來早”啊。透著一股古人的俏皮勁兒。
可是,打春和大年對面相逢的,能有幾次呢?
也許,正月里還會有雪,但打春以后的雪,叫“春雪”。春雪心腸軟,姿態(tài)飄,容貌艷;別看地上一堆,樹上一垛,太陽一出,就把持不住,甜甜化掉了。
也許,打春以后,河流還會冰封,可是,那冰,是潤潤的,瀲滟的,像好女人故作生氣的模樣兒;架不住一點(diǎn)溫存,默默消融了。
至于人們呢,為什么明明溫度升高了,還要喊冷呢?那是因?yàn)殛枤馍v,汗毛眼張開,反抵擋不住這明顯削弱的春寒了。
春天,看著你那熊樣兒,噗嗤一下,憋不住,笑了。笑出了滿地春草,滿枝芽;笑出了漫天風(fēng)箏,滿樹鳥。
你瞧著吧,大年三十打了春;新年里,春天馬上就會君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