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厚重文化深情“說話”
2019-02-19 07:51:00 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評論員 肖擎

    打開厚重文化的新鮮方式,“新鮮”不是為了追求出奇,玩花樣,作秀,而是思考怎么做好“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篇大文章,讓傳統(tǒng)文化在努力擴大開放中,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流淌進人們的生活。

    今年元宵佳節(jié),故宮博物院建院94年來將首次舉辦燈會。紫禁城古建筑群將首次在晚間盛裝登場,首次在晚間免費預約,對公眾開放。因搶票太火爆,故宮票務(wù)網(wǎng)站在18日零點“癱瘓”了。
    故宮作為國家名片,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目光。在重要節(jié)假日,人流量大,安全保障、服務(wù)便捷方面的壓力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探索推出貼近大眾的文化活動,讓公眾能感受到博物館里獨特的節(jié)慶味、人情味。
    近幾年,故宮頻頻吸引眼球。從《我在故宮修文物》爆紅網(wǎng)絡(luò),文物工匠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男神”,到推出“萌萌噠”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僅2017年就創(chuàng)收15個億;從開放面積不斷擴大、服務(wù)手段不斷升級,到綜藝節(jié)目《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備受推崇,再到前所未有的春節(jié)、元宵節(jié)等活動謀劃,面對故宮打開厚重文化的新鮮方式,面對故宮一個個創(chuàng)新之舉連成的“目錄”,人們可以親身體會到,故宮正在多層次地展現(xiàn)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內(nèi)涵,讓豐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以及強大的文化資源更好地與我們“對話”,讓傳統(tǒng)文化在努力擴大開放中,以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流淌進人們的生活。
    100多年前,愛國實業(yè)家、教育家張謇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文博場所“貴族客廳”的神秘面紗被摘下,開始從精英走進社會大眾。今天,人們走進各種文化場所,已經(jīng)不再是精神生活匱乏年代的舒展,而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脊艑W家蘇秉琦先生生前對中國文明起源有個形容,“有如滿天星斗”。大量歷史文物遺存分散全國各地,共同照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天空。按國家文物局負責人去年11月透露的信息,40年來,我國博物館數(shù)量增長了14倍,現(xiàn)已超過5000家,其中免費開放博物館達到總數(shù)的87.97%,855家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龐大的文化寶庫,不只是作為旅游景點存在,也作為一個地方民眾生活的背景存在。人們走進文博場所,不只是以觀眾的身份進入,更是以生活主體的身份進入,擁抱美好生活。
    沒有文物,就沒有博物館,但只有文物,也不等于就是博物館。打開厚重文化的新鮮方式,“新鮮”不是為了追求出奇,玩花樣,作秀,而是思考怎么做好“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這篇大文章;不只是讓古人的閨閣飾品、沙場兵器、尋常器皿等遺存在櫥窗里被燈盞照亮,更包括讓管理、服務(wù)的供給匹配上大眾的需求,“門好進”,也“更好看”;不只是為了攢人氣、造影響,更是為了讓博物館真正成為一種精神棲息之地。
    藏品是靜止的、沉默的。只有更有效地展示和傳播厚重的傳統(tǒng)文化,才能讓文化的珍寶“活”起來,“開口說話”。為厚重文化找到更多不偏離其本質(zhì)的打開方式,找到更多有內(nèi)涵、有營養(yǎng)、有價值的方式,才能讓文化的珍寶“活”在當下,“活”在生生不息的生活里,對一代又一代人深情“說話”。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