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思政課并不是單純講授一門知識,也不是教授一項技能,而是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少年到青年,思政課就像指路的明燈、精神的燈塔,肩負著新時代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在3月18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相較于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涵蓋面從大學擴大到大中小學,主題更加明確、聚焦,將思政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人思想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在一點一滴的澆灌、日積月累的影響中產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做的正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工作。生于互聯網、長于互聯網的新一代,他們所接收的資訊更加豐富,所處的輿論環(huán)境更加復雜,面臨的價值選擇更加多樣,該如何廓清學生思想上的迷霧,如何校準青春的價值航向,如何篤定人生的信仰?從少年到青年,思政課就像指路的明燈,精神的燈塔,肩負著新時代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重要作用。
現實中,相對于語數外這些“主課”而言,思政課在許多學校顯得比較“弱勢”,無論是師資力量,還是教學方式都亟待提升。不少人有這樣的感觸:思政課上老師照本宣科,內容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出現這樣的情況,原因并不在思政課本身,而是支撐這門課的人才力量和講課方式。為什么同樣是講思想政治理論,有的學校思政課不僅不是“冷門”,反而一座難求?復旦大學的陳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徐川等年輕教師因講思政課成為“網紅”,華中科技大學思政課《深度中國》場場爆滿,武漢解放中學教師吳又存、西安興華小學教師王良的思政課深受學生追捧。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從生活出發(fā),從現實著眼,這樣的思政課遠離空洞說教,將思政理念融入“接地氣”的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思辨中增進對中國道路的自信,達到以真情實感打動人,以科學理論說服人,以崇高精神引領人的效果。
讓有信仰的人談信仰,是思政課開出質量、開出成效的關鍵?!罢我獜姟⑶閼岩?、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是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思政課教師提出的希望。思政課并不是單純講授一門知識,也不是教授一項技能,而是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否當好學生的“領路人”,能否為孩子們點亮一盞明燈,需要思政課老師從課堂到生活,從理論到實踐都要過硬,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言傳身教,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上,在思政課的實踐中,我們不僅需要理論積淀深厚的大師,也需要能叩開幼小心靈,走進中小學生思想深處的啟蒙者;我們不僅要守正創(chuàng)新、去偽存真,還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唯有如此,思政課才能變得更有親和力,更有力量感,更能照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