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員李思輝
一線觀察
大家的事情應該大家商量,大家的事情應該大家一起干。黨員干部首要的任務就是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而不是撇開群眾,啥事都包圓了,啥事都“自己來”。
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俠客島”刊文稱,時下,一些鄉(xiāng)村變化很大,干部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有些群眾并不領情,甚至還滿腹怨氣。干部對此也很委屈,覺得累死累活卻得不到鄉(xiāng)親的承認。湖北日報評論員在基層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此類“群眾無感、干部不滿”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
在鄂東某村,當?shù)馗刹恐鞒中蘼?,沒讓群眾出錢出力,歷時半年路修通了,進出方便了??扇罕妼Υ祟H有怨言,有的說修路占了自家菜園,有的說修路選址只顧村干部家方便,還有人說干部那么賣力,八成是“為了揩油工程款”。按理說,干部扎扎實實為群眾干事,變化也實實在在看得見,理應獲得認可和支持??蔀槭裁丛谝恍┑胤?,即便干部做了實事,群眾獲得感還是不夠強,認可度還是不夠高?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干部缺乏換位意識,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二是簡單包辦一切,沒有充分調(diào)動起群眾的積極性。不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發(fā)動群眾一起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往往就會出現(xiàn)“吃力不討好”的尷尬。
從修橋鋪路到產(chǎn)業(yè)扶貧,從村容村貌建設到垃圾污水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大事小情,既是基層政府和黨員干部的事情,歸根到底也是群眾自己的事情。大家的事情應該大家商量,大家的事情應該大家一起干。黨員干部首要的任務就是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而不是撇開群眾,啥事都包圓了,啥事都“自己來”。
包辦一切看起來是盡職盡責,給群眾省了事,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表達意見、參與基層治理的機會。群眾最了解基層,群眾的經(jīng)驗、智慧往往最貼近實際。只顧悶著頭干事,不組織群眾討論,不深入調(diào)查研究,不聽取群眾意見,這樣不僅不利于完善規(guī)劃設計,也會讓群眾習慣于當個“旁觀者”“局外人”。作秀,造假,裝腔作勢不干實事,群眾很反感。但是,把本應帶領群眾一起想、一塊干的事情,大包大攬下來,往往也難以獲得群眾認可,導致看起來忙忙碌碌、勤勤懇懇,實際上卻沒能把事情干到位,甚至還有可能出現(xiàn)跑偏。
基層治理要注重組織群眾,調(diào)動群眾積極性,帶著群眾一塊干,道理都懂,為什么一些干部沒能做到呢?除了缺乏組織發(fā)動群眾的意識外,缺乏組織發(fā)動群眾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有人感嘆,現(xiàn)在的群眾工作和以往不一樣了。過去,修路、修渠、筑壩,凡是與集體有關的事,大喇叭一喊,群眾一呼百應,現(xiàn)在,組織動員群眾“不是一般的難”。誠然,隨著人們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人人都想自己的權益得到尊重,做“義務工”的熱情不那么高了。但這并不意味著群眾不關心所在集體,不關心集體事務。相反,他們需要的是更加有說服力、公信力、向心力的組織動員方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不斷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新時代,怎么增強群眾組織力是一個復雜的課題,但和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卻是必須的。動員群眾參與是基層治理的“常規(guī)”,改變撇開群眾搞包辦的做法,建立完善的村務議事機制,和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傾聽群眾的真心話,才能真正體察疾苦,掌握實情。改自己悶著頭干為發(fā)動群眾一起干,才能激發(fā)和凝聚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力量。改自說自話、自彈自唱,為高度重視群眾意見,決不能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評價,才能把準群眾需求,把事情干到百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