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北京街頭,不時會有小朋友背著印有“幼小銜接”字樣的小書包走過。這些小朋友參加的多是社會培訓機構(gòu)組織的“幼小銜接”培訓班。實際上,正規(guī)的“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的適應性學習,教會孩子如何適應小學環(huán)境,并非提前讓孩子學習小學課程。就此,教育部門曾明文規(guī)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課程。(法制晚報9.25)
“幼小銜接”提供的不是理論學習,而是為孩子提供的適應性學習,教會孩子如何適應小學環(huán)境,是不允許教授小學課程的。它的存在是為了增強幼兒的適應性,讓孩子更好的發(fā)展,并不是給孩子增加負擔,學習小學課程。社會上的一些教育機構(gòu),抓住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心態(tài)和“不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攀比心態(tài),大肆辦理不合規(guī)的“幼兒銜接”培訓班,這短期看來可能讓孩子領先別人一步,但是長期看來不但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甚至讓孩子對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且還會減少幼兒的童年樂趣,讓孩子的童年不再完整。所以,我們要多方努力,合理教育,讓“幼小銜接”發(fā)揮真正的銜接作用。
家長不能盲目攀比,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家長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便想讓孩子“先飛入林”,認為孩子參加“幼小銜接”培訓班比較好,這樣可以提前掌握小學一年級的知識。但是這會增加孩子的學習負擔,讓孩子學習不屬于年齡段的知識會讓孩子產(chǎn)生畏難情緒,而且孩子只會學習理論知識,適應能力得不到同步增長,這難道不是“拔苗助長”嗎?所以,家長不要總是攀比,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段和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教育。
校園不能松散懈怠,要加強對孩子的關注和教育。一些公立幼兒園大班不被重視,相比小班、中班開學前隆重的家長會以及班主任忙著建家長微信群溝通情況來說,幼兒園的大班似乎“安靜”很多,這為社會上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gòu)的出現(xiàn)提供了契機。幼兒園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對大班學生一如既往的關懷,按期召開家長會,多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為大班學生提供應得的教育機會和教育內(nèi)容。
教育部門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強對教育市場的監(jiān)管和整頓。教育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對社會上的“幼小銜接”培訓機構(gòu)進行摸排登記,依法取締一些只顧賺取利益而不顧學生情況的不合理教育機構(gòu),規(guī)范和管理私營的“幼小銜接”教育機構(gòu),正確引導“幼小銜接”發(fā)揮真正的作用,讓孩子獲得應有的成長學習環(huán)境。
“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為孩子提供的適應性學習,教會孩子如何適應小學環(huán)境,而不是對孩子的“拔苗助長”,我們一定要有合理清楚的認識,多方共同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應有的學習環(huán)境。(韓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