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座城市的味覺記憶
2016-08-20 09:25:00 來源:新華網(wǎng)

唐三彩火鍋。攝影:記者陳舒

如果說一座城有一個味道,那毫無疑問,散著紅油香、辣椒鮮的火鍋便是重慶的味道。無論走到哪里,曾經(jīng)在山城待過的人,似乎都會想念那一口麻辣味道

8月,重慶已是最炎熱的季節(jié),40攝氏度的高溫正肆虐著人體表的最后一道防線,然而直爽、火辣的山城人卻熱衷于一種溫度更高的美食。吹著空調、喝著啤酒、吃著火鍋、汗水混著濃郁的辣椒味,在73歲的當?shù)厝寺欄M如眼里,卻是一件十足的“巴適”事兒。

“火鍋,是我做了一輩子的事情,也是3000多萬重慶人的無形資產(chǎn)。商業(yè)有可能會衰敗,但文化卻是永恒的?!彼f,人到古稀之年,最希望的是能在世間留下點什么。

50年前的緣分

有人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對于人與食物而言,也不外如是。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著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聶贛如的緣分,卻源于50多年前偶然發(fā)現(xiàn)的三口火鍋器皿。

“小時候在家整理古玩物品的時候,在一堆字畫、瓷器中無意發(fā)現(xiàn)了三口銅、瓷、錫的火鍋,而其中的那只錫火鍋很奇特,一般的火鍋都有四個把手,而它只有三只?!甭欄M如說,見到這只鍋的第一眼,就覺得與自己很有緣分?!拔倚章?聶的繁體字就是三個耳朵,而它也有三個‘耳朵’,這難道不是緣分嗎?”

聶贛如出生在江西的一個收藏世家,母親是地道的重慶人。由于父親早逝,幼年便隨母親改嫁來到重慶,來的途中,很多東西都丟置在老家,而這三只火鍋卻一路跟隨他來到了重慶,這一跟就是幾十年。

“后來,家里安排我去礦山機械廠打工,當時以為這輩子要離開火鍋了。一次偶然的機會,領導吃到了我調的底料,覺得味道很好吃?!甭欄M如告訴記者,那一刻,他就突然明白,自己這輩子注定要做一個“火鍋人”了。

工作了幾年之后,他便和兩個朋友一起,在如今的重慶市九龍坡區(qū)石坪橋開了第一家火鍋店,還把從老家?guī)淼哪侨换疱仈[在店里面,取名“三耳火鍋店”。

“當時生意真的是好極了,每天晚飯的時候隊伍都排得老長?!被叵肫甬斈甑娘L光,聶老依然自豪不已。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年,由于兩個合伙人的撤資,聶老不得不暫時關閉了火鍋店。但他并沒有放棄對火鍋的熱愛,反而轉為專心研制火鍋底料,并成立專門生產(chǎn)火鍋及各類底料的三耳集團。

“重慶火鍋最重要的特色其實就是它的底料,而底料好不好的關鍵在豆瓣,這也是我最拿手的地方,為何不發(fā)揮好自己的一技之長呢?”聶贛如說。為此,他在自己的生產(chǎn)基地打造了5000口豆瓣缸,并親自指導炒料,為食客們保存好舌尖上的那一口“厚重”。

聶老的努力沒有白費。2009年,三耳火鍋底料被評為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非遺”火鍋的名號也就此打響。

“重慶火鍋就是麻辣火鍋。由于地處山區(qū),常年潮濕,清末民初時,為了祛除濕氣,碼夫們將牛羊內臟丟入鍋里煮時,便加了許多花椒和辣椒,沒想到味道霸道得很。”聶贛如說,從此之后,川渝地區(qū)的火鍋便沿襲了這一口麻辣味。

孤勇下的火鍋博物館

三五好友、燙著小酒,圍爐而坐,閑話家常。如果用一種食物來形容中國人對于團圓的向往,火鍋也許是最恰當?shù)拇匀肆恕5珶o論是兩廣地區(qū)的牛肉丸火鍋,還是云南地區(qū)的養(yǎng)生菌菇火鍋,抑或是老北京的銅爐涮肉火鍋,楞是誰都比不上重慶火鍋的“火”。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5年,山城里共有火鍋店(包括區(qū)縣)2630家,近50萬火鍋從業(yè)人員,按重慶市常住人口計算,即約每30個重慶人就有1個從事與火鍋相關的職業(yè)。

“火鍋這東西吧,吃的人多,但懂得它歷史的人太少了。”聶贛如表示,尤其是重慶火鍋,很多重慶本地人都不知道火鍋的歷史。“我必須要做點事情?!?/p>

2001年前后,在火鍋底料生意愈發(fā)紅火的時候,聶贛如卻做了件大膽的事情:要辦一家火鍋博物館。

“我希望大家以后想到火鍋,能知道火鍋的故事,火鍋的歷史。這件事情比賺再多的錢都有意義?!甭欄M如說。

為此,他將自己的底料生意交給了妻子管理,自己一邊在世界各地四處搜羅火鍋相關的物品、一邊與妻子“分居”,獨自在九龍坡的金鳳鎮(zhèn)籌建起火鍋博物館。

如今,這個號稱全球最具特色的火鍋博物館已經(jīng)建成,占地約60畝。其中,外觀似一口巨型火鍋的博物館主體建筑共六層,面積約5000平米。

據(jù)了解,目前館內共收藏著600余件火鍋器皿,還有火鍋相關物品如楹聯(lián)、書畫作品等兩萬余件。

博物館內,一件蓋上雕有鳳凰、鍋底刻有“乾隆年制”的純銀火鍋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按蟾攀畮啄昵?業(yè)內有人告訴我,在內蒙古有一只火鍋,據(jù)稱是乾隆皇帝舉辦千叟宴時用過的?!甭欄M如說,他收集火鍋這么多年來,唯獨缺一只宮廷鍋。為此,他歷經(jīng)了三天三夜的跋涉,花了20萬元終于淘得了這只“心頭好”。

“有人說,花這筆錢很不值得。可是,對我來說,每件器皿背后都是一段故事。”他說,故事應該說給懂得的人聽。館內的一件唐三彩的火鍋器皿就是這樣一個被“重新懂起”的故事。

“我是在四川成都送仙橋古玩市場發(fā)現(xiàn)它的,當時我就覺得它的色彩很不尋常,想著應該是個好東西?!甭欄M如想到這,不由得笑了起來?!爱敃r我還故意擺出一副不想要的樣子,裝著和老板說,這東西不值錢。最后,老板就以180塊賣給我了,撿了個大便宜?!?/p>

后經(jīng)專家鑒定這是唐晚期三彩,在以人和動物造型居多的唐三彩中,這種生活器皿類的,實屬罕見。

青銅方鼎火鍋,瓜瓣獸耳鑄銅火鍋,四壽字鑄鐵火鍋,八角型白銅火鍋,西藏墨脫石火鍋……如今,在聶老的博物館里,只有你想不到的造型的火鍋,沒有你找不到的。

而博物館的二層,則是聶贛如專門為介紹重慶火鍋而設的展廳。據(jù)了解,重慶火鍋屬于川系火鍋,由街邊小說發(fā)展而來,鼻祖是拉船的纖夫,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

在二層的展廳里,有一口重8斤3兩的“馬記老正興”的錫火鍋,這也是館藏數(shù)百只錫火鍋中最重的。聶贛如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馬記老正興”正是把重慶火鍋從街邊小攤搬進店堂的第一家。

“有一天,纖夫們在碼頭煮的牛羊內臟吸引了住在附近的馬氏兄弟,他們品嘗了之后,覺得味道巴適得很,便將其引入店堂,取店名為‘馬記老正興’?!甭欄M如說,這也成為了重慶火鍋堂食的起源和萌芽。

雖然火鍋在中國異常紅火,但維持博物館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雷秀清是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她是聶贛如請回來的,專門負責藏品的統(tǒng)計工作。除此之外,還有兩名工作人員,分別負責博物館的宣傳和日常事務。除此之外,再無他人。

“我們四個人吧,可以說是這個博物館的四大護法了?!甭欄M如笑著說道,然而這一抹笑容的背后,卻有著許多的艱辛。

為了維持館內的日常開銷,除了辦企業(yè)賺錢來“養(yǎng)館”外,聶贛如還變賣了不少祖上的古玩字畫。然而,這本“經(jīng)濟賬本”上至今仍是負債累累。

一件褪色的運動T恤,一部老舊的翻蓋手機,一雙塑膠涼鞋,這是記者見到聶贛如時的場景,這樣的一幕很難讓人將億萬富翁、企業(yè)董事長之類的頭銜與他聯(lián)系在一起。

“女兒有時不理解,說館里倒貼那么多、生活還這么省圖個啥。我覺得節(jié)省是我的習慣,對那些名牌衣服、豪華轎車,我一分都不愿多花,可火鍋文化的傳承是我的追求,只要能力允許,多少我都愿意投?!甭欄M如說道。

最難傳承的是對文化的堅守

“聶老,您現(xiàn)在有幾個徒弟呢?”面對記者突然的提問,談笑風生的聶贛如突然頓了幾秒,隨即又爽朗地說道“沒有啦,只有女兒啦?!比绻皇怯浾哂H眼所見,也許都會覺得剛才的那一抹黯然只是自己的一時眼花。

聶贛如明白,將火鍋傳承下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女兒,也并不能做到全心投入。“她已經(jīng)嫁到美國了,現(xiàn)在在硅谷附近開了兩家火鍋店,生意好得很。”談到女兒,這個堅毅的老人的臉上有了不多見的柔情?!白屗龌疱伾饪梢?要真的把博物館做好,她還沒有那么濃的興趣?!?/p>

所謂“傳承”,除了世代相傳的技藝,還有對于生活的信念,以及淌在血液里的勤勞和對文化的堅守?!跋胝业竭@樣的一個人,難吶。”聶贛如搖著頭說道,不過現(xiàn)在我也有了一些小粉絲。

在離博物館500米遠的地方,有一所金鳳鎮(zhèn)小學,那里有著聶老許多的“小小粉絲”。

該校校長童偉告訴記者,他們現(xiàn)在已將參觀火鍋博物館納入學生的探究性課程,每學期會定期地組織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前來參觀或學習火鍋技藝。

“這些重慶娃兒很感興趣?!蓖瘋フf,其中五、六年級的學生還參與到博物館的日常解說中去。

“這些仔兒來我這,我高興得很呢。之前有團隊來參觀,我就在里面選了幾個小孩當講解員,游客們都說這些小孩子講解得真是好?!甭欄M如說,希望在里面能找到自己的一個“小小接班人”。

對于在重慶已經(jīng)生活了60年的聶老來說,這里究竟是故鄉(xiāng)還是他鄉(xiāng),已越來越難以辨識,也已不再重要。他只知道,有的時候,當手中那只掉漆的翻蓋手機又響起時,當電話那端又傳來一口好鍋的消息時,他依然會帶著那顆最初的赤子之心,去尋找、去發(fā)掘那器皿背后被遺忘的時光。一匹千里馬,需要一個懂他的伯樂。一口火鍋器皿,也同樣需要一顆又一顆心的惺惺相惜。

有一種味道,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有一段記憶,在心中時刻敲打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而這,就是聶贛如幾十年來所做的事情。(記者陳舒、劉恩黎)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