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強調(diào)要部署加強中小學幼兒園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打造平安校園,切實把校園建設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4月12日 鳳凰網(wǎng))
近段時間,各地校園“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前有某中學學生跳樓死亡事件,后有某大學集體性侵曝光,網(wǎng)絡上還傳播這某在校女生被同學狂扇耳光的視頻。“校園暴力”又一次被社會輿論推到的風口浪尖,我們不經(jīng)要問從什么時候起,校園暴力侵蝕了原本安全的校園?
其實,校園”霸凌”自古有之,并不是現(xiàn)代社會特有的產(chǎn)物。在你我讀書的時候,又有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沒有被同學欺負過抑或說沒有欺負過同學。“弱肉強食”的動物天性是隨著教育程度的加深逐漸淡化,從直接“動手”到“動口”再到通過“溝通、談判”解決與他人直接的“糾紛”,這就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所以過度的關(guān)注于“暴力”的本身,無助于解決“校園暴力”所帶來的問題。
要解決“校園暴力”問題,加強對在校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勢在必行。一方面,是要加強對被“被霸凌”學生的心理輔導。通過必要的溝通,了解這類學生的心理活動,對其心理進行適當?shù)母深A,讓其合理發(fā)泄負面情緒,以免出現(xiàn)暴力或輕生等更為嚴重的事件。同時,教授他們面對“霸凌”時,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更要加強對實施“霸凌者”進行適當?shù)母深A。雖然說“使用暴力”是人的本性,但如果加以正確的引導,有效引導施暴者的戾氣,就能最大限度減少“暴力事件”的發(fā)生。要解決“校園暴力”問題,并不能簡單的同情幫助受害者,譴責施暴者。“施暴者”也需要關(guān)注,由于家庭、社會教育的缺失和錯誤引導,在某種層面上來看,他們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他們身上的“戾氣”得不到正確引導,又無法向家長“報復”,就只能在更為弱小群體身上宣泄。
讓心理干預變成和煦的陽光,驅(qū)散“校園暴力”的陰影。才能把校園建設成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印無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