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詩意,大人不必失意 | 睡前聊一會兒
2017-12-07 10:44:00 來源:人民網(wǎng)

思聊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今天,先給大家分享幾首詩吧。



《燈》


燈把黑夜

燙了一個洞


(作者七歲)


《光》


12.6-13.png


晚上

我打著手電筒散步

累了就拿它當拐杖

我拄著一束光


(作者六歲)


《很多》


我揮揮手

就有很多手

我跑步

就有很多腳

小狗朝我搖尾巴

就有很多尾巴

然后

我打秋千

就有很多我


(作者四歲)



看完這些詩,很難想象它們竟出自小朋友之口,評論君看后自愧不如,嗯,看來要重新讀小學了。“每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在孩子眼里,一道光、一陣風、花開、葉落,甚至兩行眼淚……似乎都具有靈性,這些看似不相連的具象被干凈的語言和磅礴的想象力綴連,這是小小人類個體嘗試用文字表達情感的啟幕。

12.6-12.jpg

有人說,詩歌難寫在于要用最精練的語言表意。小朋友掌握的詞匯不多,遣詞造句也不加矯飾。在靈魂最自由的年紀里,世界的每一絲呼吸都會在他們純凈的心靈投射出不一樣的褶皺。當童真與詩意相遇,詩歌都有了童話的色彩,既雋永,又可愛。

然而,再好的詩句變成考場作文,也會遭到誤判。有朋友說小時候老師給自己作文的紅色批語是:太短了。誠然,600字、800字是作業(yè)的硬性指標,但文學難道在于長短嗎?灌輸式的語文教學是否會消磨孩子的詩意和語言興趣?叩問語文教育的目的,應該不僅僅是字音字義、背誦賞析,更要熏陶審美的觸覺,把千年的文字內(nèi)化為自己活潑生動的語言和信手拈來的文章?!霸娍梢耘d,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痹姼瑾毺氐捻嵚珊驼Z言給人的震撼,是其他文體難以替代的。沒有人能憑著一手漂亮的高考作文闖遍天下,所以,語文教學除了“規(guī)定動作”以外,也該給學生發(fā)揮“自選動作”的空間,在護佑自由天性和傳授必修知識間獲得平衡。

其實,壓力不光來自于學校,也來自于家庭。引發(fā)熱議的家委會及小學生在家長指導下完成大數(shù)據(jù)論文的事件,雖體現(xiàn)了家長對教育的關切,但這種“不甘人后”的焦慮是否無形給孩子造成了壓抑?家長一方面呼吁學校減負、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面對升學、考試的壓力,又不得不動用熬夜戰(zhàn)、補習班的武器。詩意與創(chuàng)造力,在書山題海面前,或許只能選擇讓步。

12.6-14.jpg

教育的糾結(jié),其實折射出很多成年人共同的矛盾。一方面,進入社會和職場,個性這種“出廠設置”逐漸在世俗中磨平,學會了套路,練熟了技巧,即便明知三段式、八股文是舊調(diào)重彈,但事到臨頭還是果斷作為救場的首選。另一方面又夢寐成人“兒童化”,拒斥兒童“成人化”,厭惡“小大人”,追求萌屬性,對幼時粗糙的零食和動畫片念念不忘,甚至以兒童口吻寫作。所以,贊嘆孩子的詩作,其實也是“缺者為貴”的道理,因為成年人再也不關注風中搖曳著的五光十色的肥皂泡,再也不會把燈光和拐杖聯(lián)系在一起??墒峭暌咽牛卟豢芍G,來者又是否可追呢?

當然,每個年齡段都有每個年齡段的任務,成年人沒必要自慚形穢,正如小詩人再有天賦也還需上學求知那樣。孩子的詩之所以動人,敏銳度、想象力固然可貴,也和詩歌的具象性、包容性有關,大概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會寫律詩和韻文吧。成年人經(jīng)過科學常識、社會實踐的啟蒙,或許少了些奇思妙想、古靈精怪,但其優(yōu)勢也正在于在歲月磨練出的思維和經(jīng)驗。傷仲永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尚需裝上知識的行囊,否則,感性的宣泄將缺乏理性的編織。問題在于,成年人需要保持的那顆童心又是什么?

《詩經(jīng)》之所以不朽,“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比绻f《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的童年,這些孩子在童年寫就的詩歌,其感人之理亦然——思無邪。初心無所謂老幼,畫家黃永玉在《比我老的老頭》里描述了那些耄耋之年仍如嬰兒般爛漫可愛的老者,飽經(jīng)風霜而童心未泯。這種返璞歸真的呼喚,“大人不失赤子之心”的堅守,并不意味著而立之年還得重回搖籃、重喚幼稚而任性的感覺,而是歷盡世事,也要常懷一顆善良無偽、天真無邪的心。

這正是:童蒙詩作人稱絕,古今俱是思無邪。大家晚安!

(文 | 石羚)

新公眾號名片.jpg

  • 為你推薦
  • 公益播報
  • 公益匯
  • 進社區(qū)

熱點推薦

即時新聞

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