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在淮安市淮陰區(qū)南昌北路,風景優(yōu)美的古淮河畔,張純如紀念館正式開館。8個月以來,場館接待參觀人數(shù)多達10萬人次,高峰期日均接待量達千余人次,在社會各界乃至世界引起強烈的反響。張純如,這個近來被反復提及的名字,為何能享有一座個人主題的紀念館?
圖丨張純如。資料圖片
張純如(1968-2004),已故美籍華人,祖籍江蘇淮陰。
生長在書香世家的張純如1989年畢業(yè)于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獲新聞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后在芝加哥度過了短暫的記者生涯,之后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寫作碩士學位。
作為歷史學家兼作家,張純如著有《蠶絲:錢學森傳》《南京大屠殺》《美國華人》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特別是她于1997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首次以英文揭露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在西方世界引起極大震撼。
圖丨張純如在《南京大屠殺》簽售現(xiàn)場。資料圖片
據(jù)了解,為了寫成《南京大屠殺》一書,張純如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圖書館、檔案館翻閱了大量的英文文獻。為了取得第一手的證言,1995年夏天,27歲的張純如漂洋過海來到南京,訪問幸存者,收集資料。
張純如曾經(jīng)的采訪對象之一,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老人(南京大屠殺發(fā)生時,年僅8歲,與4歲的妹妹藏在毯子下躲過浩劫,家中其余7人全部被殺)回憶說,張純如問到她時,曾提出過諸如“當時你多大了?”“你的妹妹叫什么名字?”“你的先生在哪里工作?”等等非常細節(jié)的問題。在采訪完夏淑琴老人后,張純如還親自到夏淑琴當年的老宅——新開路5號參觀。
在參閱了大量的中、英文歷史文獻后,她撰寫完成了英文版《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在書中說:“如果我不曾得知南京暴行,面對這樣一個擁擠而繁榮的城市,我無論如何也無法想象所發(fā)生過的一切?!?br/>
此書一經(jīng)問世,就震驚了西方世界,讓不少人第一次了解了日本人犯下的這段滔天罪惡。在隨后數(shù)年內,《南京大屠殺》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數(shù)已近百萬冊。
長期直面血淋淋的史實,高強度的工作加上精神的壓抑讓張純如身心俱疲,2004年11月9日,飽受抑郁癥折磨的她在美國加州結束了自己年僅36歲的生命。
2015年淮安市僑聯(lián)提議修建一座張純如紀念館。最終,場館在2017年1月建成試運行,4月正式開館。
圖丨張純如紀念館。資料圖片
整個紀念館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布展面積約1000平方米。紀念館綜合運用立體式場景與多媒體設備,從多個角度展示張純如刻苦勤奮、絢麗多彩的一生。展示內容由“大洋彼岸的父母之邦、海外赤子的中國心、直面真實的《南京大屠殺》、激情燃燒的歷史捍衛(wèi)者、不能停止的正義之旅、永生的天使”6個部分組成。其中,南京大屠殺是布展的核心。紀念館以“不能忘卻的紀念”為主題,再現(xiàn)了張純如采寫《南京大屠殺》的歷程。在還原張純如采訪寫作、巡回演講的過程中,讓觀眾直面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圖丨孩子們在紀念館內參觀。劉緒年攝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淮安市各界人士來到張純如紀念館,以多種方式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10點整,伴隨著防空警報的鳴笛,人們肅立默哀一分鐘,紀念80年前遇難的同胞。
宣讀祭文、朗誦詩歌《張純如》、敬獻鮮花……大家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共同的心愿——銘記歷史、緬懷逝者、不忘國恥、珍愛和平。
圖丨國家公祭日當天,人們在紀念活動上簽名祈愿。周澄嘉攝
(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N度生活工作室 姚雪青 申智林 整理)